物種名稱 : |
龍須菜(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 |
形態特征 : |
藻體呈直立的圓柱狀:紫紅色,干燥后變黑;多叢生在1個較平而大的鮮紅色的盤狀固著器上,體高30—50厘米,最高的可達1米以上,及頂的主技較明顯,徑0.5—2.0毫米,分技1—3次。成熟的藻體,分枝多伸長,特別是枝上部常裸露成鞭狀,未成熟的藻體,分枝多密被短的小枝,互生或偏生;分枝的腋角一般為銳角,偶有叉分現象;分枝基部不縊縮或略縊縮;小枝基部常略寬,枝徑0.5—2.0毫米、枝端逐漸尖細,枝本身常因受損而折斷,后在截面處再生新技。 |
生長繁殖 : |
龍須萊多生長在潮間帶下部沙沼中到潮下帶,半埋于有砂覆蓋的巖石上,四分孢子囊見于6月、8月、9月, |
生活史 : |
江籬的果袍子成熟后,由囊果孔排出,附著在貝殼、石頭等基質上,萌發成新的藻體。這種藻體成熟后,產生四分袍子,四分抱子放散出后萌發成新的藻體,即雄、雌配子體。雄、雌配子體所產生的精子、果孢子相結合成為果孢子,果袍子又萌發成新一代的藻體。這樣一直循環下去,就構成了龍須菜(江籬)的生活史。 |
優良性狀 : |
龍須菜是很好的食物纖維源,含量超過5O%,其中約15%為不溶性組纖維,約85% 為水溶性食用纖維,主要包括瓊膠和粘性多糖等成分。同時蛋白質含量高達23.5% ,是一種高膳食纖維、高蛋白、低脂肪(低熱值)且富含礦物質等營養成分的天然優質保健食品原料。 |
適宜產區 : |
黃、渤海.龍須菜的生長環境是很特殊的,多生長在低潮帶至潮下帶半埋于有沙覆蓋的巖石上。而且海區的海水比較干凈,生長地多為向陽的海灘。因此,能滿足這樣生態條件的海灘不多,這就造成了龍須菜分布的不連續性。生長季節,在幾平方米到幾百平方米的范圍形成優勢種,不連續分布,兩個生長地之間的距離可從幾十米到幾百千米。 目前,已從山東青島引種到福建南部海區、廣東省汕頭市南澳島等地栽培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