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讀賣新聞》12月1日報道, 日本執政黨自民黨1日正式公布了醞釀已久的“海上安全水域法案”,規定日本海上保安廳有權逮捕處罰任何靠近日本東海開采設施500米以內的人或船只。日本又一次在東海興起波瀾,從法律上為日企在東海開采石油鋪平道路。
日本自民黨海洋權益特別委員會委員長武見敬三1日在自民黨會議上宣布“海上安全水域法”草案最后定稿,將在明年遞交日本國會通過。自民黨稱草案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法律確保日本海上船只的安全。但是草案的內容卻把日本霸占東海油田的野心暴露無遺。
“海上安全水域法”規定,國土交通相將專門保護在日本專屬經濟水域和大陸架上建立的日方開采設施。 日方開采設施方圓500米之內的水域被劃定為“安全水域”。所謂“安全”是說任何非法入侵安全水域的船只和個人都要被判處1年以下徒刑或者處以50萬日元的罰款。法令規定,以后凡是和海上活動有關的部門,都要事先征求國土交通部的同意才能靠近海上設施。 如果沒有獲得批準,無論是農業省還是經濟產業省都不得進入安全水域。
法案把享有“安全水域”特權的海上活動共分成三大類。第一類,對自然資源的探查、開發和保存及管理,包括石油、天然氣其他礦物質以及漁業資源。第二類海上經濟活動,比如風力發電等。 第三類,為進行科學調查和運送物資的船只。
盡管法案盡量避開中日東海油之爭,用國內問題作幌子。但整個法案的真正目的是遏制中國。日本一名自民黨黨員解釋了“海上安全水域法”的由來。日本政府今年7月份批準帝國石油在中日有爭議的東海海域開采石油。帝國石油試行開采時,遇到中國民間團體的抗議。但是因為中國抗議團體沒有造成實質性的損害,日本方面無法制止。此次法案的重要目的就是使日本海上保安廳名正言順的逮捕阻撓日企在東海開采石油的團體。
“海上安全水域法案”最有爭議的地方是它的適用范圍——日本專屬經濟水域、大陸架。中日雙方在這兩點上存在巨大分歧。首先日本堅持劃定領土延伸200海里以外為自己的專屬經濟水域,但中日海域的距離不夠400海里,無法平分。所以日本自做主張提出按照等距離的中心線進行劃分。中方一直沒有承認。
中國政府認為, 東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結構決定了中日之間的專屬經濟區界線劃分應遵循“大陸架自然延伸”的原則。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76條規定:“沿岸國的大陸架包括領海以外,依其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擴展到大陸邊外緣的海底區域的海床和底土”,如不到200海里則擴展到200海里。按照這一定義中國的大陸架一直延伸到沖繩海槽,日本提出的大陸架根本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