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升溫將超過1.5℃的目標,人們越來越關注從大氣中移除二氧化碳再次為地球降溫的計劃。但一項最新研究認為,這無法保證人們實現目標——即使能做到,有些變化也是不可逆轉的。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 Joeri Rogelj和同事在研究了各種“超標”情景后警告稱,人們需要緊急削減排放,以限制升溫。10月7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
根據他們的研究,超出氣候目標然后使地球降溫的想法至少存在五大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許多此類情景對所涉及的不確定性和風險給出了誤導性的描述。例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其上一份主要報告中研究了一個超標情景,即到本世紀中葉左右,全球氣溫將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6℃,僅比《巴黎協定》規定的上限高出0.1℃。但是,由于不確定全球氣溫將如何響應給定數量的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變化,這一情景中假設的排放水平實際上可能導致高達3.1°C的升溫。
“在同樣的排放水平下,升溫超過2°C的可能性約為1/10。”Rogelj說,“1/10的發生潛在生存威脅的概率并不小。”
第二個問題是,即使停止向大氣中增加二氧化碳,即所謂的凈零排放,也不能保證變暖會停止。
例如,升溫可能會觸發比預期更強的正向反饋效應,導致泥炭地和永久凍土帶等釋放的碳排放量高于預期,即使實現凈零排放,全球溫度仍可能繼續上升。
更重要的是,實現凈零排放需要從大氣中移除二氧化碳。因為對于一些活動,例如農業生產,可能沒有任何辦法將其排放量減少到零。然而,可能沒有負擔得起的方式能從大氣中移除足夠多的二氧化碳來進行補償。
這是超標情景下的第三個問題。達到凈零排放后為地球降溫需要移除大量二氧化碳,遠遠超過僅維持凈零排放所需的數量。
即使這項技術能夠被開發出來,各國政府也可能會猶豫不決——因為至少在短期內幾乎是全失無得。“在大多數情況下,移除二氧化碳的唯一好處,就是它去除了碳?!?span lang="EN-US">Rogelj說,“但除此之外,它還需要能源、成本、投資和長期規劃。”
碳的移除也可能導致一些災難性的副作用。例如,一種想法是種植能源作物并在電廠中燃燒它們,捕獲燃燒過程中釋放的碳并將其封存。但為了種植糧食和生物燃料,目前很多地方仍在毀林造田。種植用于碳捕獲的作物將使這個問題變得更糟,導致更多的棲息地和生物多樣性喪失。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奧地利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的Carl-Friedrich Schleussner說,第四個問題是,即使人們設法移除足夠多的二氧化碳使溫度再次下降,也需要幾十年的時間。這意味著人們仍然必須適應持續的高溫。
然而,正如上一份IPCC報告所指出的,即使是適應到目前為止的相對較小的變化,也比預期的更加困難。“人們對自己適應超標情景的能力過于自信。”Schleussner說。
第五個問題是,降低氣溫并不能逆轉所有的變化。如果更多的人死于極端天氣事件或因作物歉收而死于饑餓,他們是無法復活的。
同時,已經滅絕的物種也不太可能復活。受損的生態系統可能無法恢復——至少在人類的時間尺度上是如此。即使更高的溫度最終被逆轉,仍會導致接下來的幾個世紀海平面上升得更快。
最糟糕的情況是,氣溫超標會觸發一個臨界點,比如南極西部冰蓋的坍塌或亞馬孫河的干涸,這在幾千年內都是不可能逆轉的。
未參與這項研究的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James Dyke說:“人類正在進行一場不計后果的賭博,試圖超越危險的氣候變化。”
Dyke認為,這項研究表明,全球變暖超過1.5°C將導致不可逆轉的后果。“鑒于碳排放的增加以及對化石燃料使用的持續財政和政治支持,我認為,這種結果現在是不可避免的。”
“提出我們可以超過1.5°C或任何幅度的變暖,然后通過千兆噸級的碳去除技術降溫,本質上是提出了一種時間機器——在這種機器中,幾十年的政治拖延被技術解決方案所解除。”Dyke說,“不幸的是,這些碳去除技術還沒有大規模存在,過去嘗試的證據也不能讓人相信這種情況會很快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