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海洋強省建設行動計劃》(以下稱《行動計劃》),九大行動綱舉目張,強力啟動山東新一輪海洋強省建設。“港口”在《行動計劃》中被提及20余處,“推進世界一流港口建設行動”更被單列為九大行動之一,顯示了不同尋常的分量。
面對新機遇,已經躋身世界港口集群前列的山東港口,應該如何順勢而為、借勢而進、乘勢而上,找準新坐標,交上新答卷呢?
陸海聯動,發揮“棋眼”和“平臺”效能
地處“一帶一路”海陸十字交匯點上的山東港口,其向海向陸的天然稟賦自不待言。經過兩年多一體化改革,山東港口圍繞“港通四海、陸聯八方,口碑天下、輝映全球”的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目標,逐漸形成了“以青島港為龍頭,日照港、煙臺港為兩翼,渤海灣港為延展,各板塊集團為支撐,眾多內陸港為依托”的一體化協同發展格局,港口能級不斷提升。
2021年,山東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15億噸,集裝箱量突破3400萬標箱,同比穩居全球第一、第三位;航線總數超過310條,數量和密度穩居中國北方港口首位;開發建設內陸港26個,開通海鐵聯運班列76條,海鐵聯運量突破256萬標箱,領先全國沿海港口。
除了傳統主業的厚勢積累,山東港口還以港為媒,組建了金融、航運等12個專業板塊集團,推進從產業鏈到產業生態圈層的遞進升級,提升航運綜合服務功能,以“虹吸效應”吸引更多貨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和港航優勢資源集聚。2021年,山東港口新興業務收入、利潤分別同比增長96.6%、19.7%,展現了蓬勃活力。
深度融合,港產城共生共榮
《行動計劃》指出,要“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具體是“實施新一輪港口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加快專業化碼頭建設,推進老港區更新改造”。
山東港口成立以來,將港口優勢注入城市經濟,當好城市經濟發展的“金牌合伙人”,其業績可圈可點。比如,以項目為支撐,與山東省16市開展戰略合作;積極融入、主動對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區、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加快推進山東國際航運中心、青島郵輪母港啟動區建設;加快推進中國北方生活消費品分撥中心建設,中國北方國際油氣中心、山東港信期貨公司、山東港云數科公司成功揭牌等。
近期,山東港口在青島、日照進行了百億投資量級的港產城融合項目開工,預示著新一年山東港口正圍繞港產城融合持續發力。據了解,下一步,山東港口還計劃主動融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山東自貿區等功能區,持續構建高端發展平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項目促發展;積極實施青島港大港港區、煙臺港芝罘灣港區、日照港石臼港區東區等老港區轉型升級,加快建設東北亞國際集裝箱運輸樞紐和全球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中轉分撥基地等。
科技賦能,建設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口
《行動計劃》指出,要“深入開展智慧港口建設試點,加快自動化碼頭、智慧管理平臺等重點項目建設”“統籌規劃實施山東省海上風電建設”“建立港口危險貨物作業風險清單”“打造智慧綠色平安港口”,并為山東港口標畫出2025年以前實現“5萬噸級以上干散貨專業化碼頭作業基本實現自動化”“港口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比重達到60%”“港口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到20億噸、4000萬標箱”的節點線。
事實上,過去兩年多,山東港口以創新為“關鍵變量”,以科技賦能港口,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今天的山東港口,自動化導引車、無人上桿、無人橋板頭、智能化理貨等技改項目普遍應用,職工的勞動強度大大減輕,碼頭上人機分離讓本質安全更有保障。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智能洗箱機器人”,智能梯口值守設備等防疫“黑科技”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綠色低碳環保領域,山東港口率先破局港口“碳達峰”“碳中和”頂層設計。高效推進清潔能源應用,與國家能源、國華能源簽約推進海上風電,打造山東海上風電母港、綜合智慧能源產業示范港和“碳達峰”“碳中和”綠色示范港,“氫能源、氫動力”、油電拖輪、換電重卡,碼頭岸電系統、港區充電樁建設等綠色環保項目持續推進。
經過兩年多的厚積薄發,山東港口正在建設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領域“出成果、出經驗、做示范引領”,其發展方向、思路與《行動計劃》高度契合,前景廣闊。
隨著《海洋強省建設行動計劃》的逐步實施,可以預見,山東港口必然提速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步伐,為海洋強省乃至海洋強國提供更強的藍色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