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信息>>國內漁業>>正文

        5代人近50載接力打造孢子植物“信息庫”
        2021-07-07 10:38:51  來源:中國科學報

        經過5代人近50載接力,“中國孢子植物志”已部分探明我國豐厚的“家底”:4330余萬字的鴻篇巨制記錄了我國424科2255屬19652種孢子植物。

        “在黨的百歲生日之際,我們以此作為獻禮!”在7月6日舉行的“中國孢子植物志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成果匯報會”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莊文穎說。

        “物種是基因的載體,我國豐富的孢子物種多樣性是生物資源的寶庫。當前,生物經濟正處于起步階段,孢子植物志將是自然界生物多樣性和生物經濟時代之間的橋梁。”“中國孢子植物志”編研工作的發起人之一、中科院院士魏江春說。

        摸“家底”,打造中國孢子植物的信息庫

        “種子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繁殖體,而‘孢子’就是孢子植物和真菌等生物的‘種子’和繁殖體。”魏江春向記者解釋說,我國地域幅員遼闊,陸生和水生孢子植物資源極其豐富。

        1972年,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中國科學院計劃工作會議上,魏江春與中科院院士、中國海藻學研究奠基人曾呈奎先生一起提議設立中國孢子植物志編委會,以摸清我國相關生物資源的“家底”。

        1973年,“中國孢子植物志”應運而生。

        “中國孢子植物志”與《中國植物志》《中國動物志》并稱“三志”,是記錄我國孢子植物物種資源、形態解剖特征、生理生化形狀、生態習性、地理分布及其與人類關系等方面的系列專注。其編研對象包括非維管束孢子植物和以孢子進行繁殖的菌物,包括《中國海藻志》《中國淡水藻志》《中國真菌志》《中國地衣志》及《中國苔蘚志》五個分志。

        截至2021年6月,“中國孢子植物志”已出版113卷冊,記錄了我國孢子植物424科2255屬19652種,附圖版14246幅,總字數達4334.3萬字。

        “這是經過48年的努力,全國102個單位的370位作者的共同成果。”魏江春說。

        已出版的“中國孢子植物志”,是對我國孢子植物進行考察、收集和分類研究的結晶,是我國孢子植物資源的綜合“信息庫”,也是重要的生物資源“寶藏”。

        以《中國海藻志》(已出版6卷15冊,共7卷24冊)為例,該志涵蓋藍藻門、紅藻門、褐藻門等7大門類,半個世紀來采集海藻標本18萬余號,完成館藏標本數值化4.5萬余號,部分標本數據(1.6萬號)已上傳國家標本資源共享平臺。“這些標本不僅是海藻志編寫的堅實基礎,未來還將實現大規模數字共享。”中科院海洋所王旭雷博士說。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胡征宇介紹,目前,《中國淡水藻志》已出版23卷(共29卷),相關內容被用于指導地方環境保護、服務旅游開發等,如編研團隊對長江干流、三峽庫區、赤水河、鄱陽湖、金沙江等浮游生物和著生生物多樣性開展的調查;對四川、貴州紅石灘以及西北干旱區“玫瑰色”鹽湖形成機制的解析,相關成果在《中國國家地理》刊出后引起關注,拉動了當地旅游資源。

        真菌,是生命世界里除昆蟲之外物種數量最多的生物類群。據莊文穎介紹,目前我國已知菌物2.1萬余種,40年來“翻了3倍”。其中,已出版的《中國真菌志》(62卷)包含905屬8873種真菌。“這些編研的過程不僅是從自然界發現新物種的過程,也是開發利用生物資源、建設人才梯隊的過程。”莊文穎說。

        48載“磨劍”,從學科“空白”到資源發掘

        “在五個分志里,《中國地衣志》的基礎是最差的,其他四個志不管從科研隊伍還是研究成果都有一些積淀,而地衣學這兩個方面都是‘零’。”會上,魏江春回憶。

        1956年,中國真菌學奠基人戴芳瀾先生的建議下,中國科學院應用真菌學研究所(微生物所的前身)從中科院植物所分離出來后,才派人去前蘇聯學習,填補地衣學科的空白。魏江春就是其中之一。

        至今,他仍清楚地記得,《中國地衣志》編研之初,人員僅有三、四人,標本也只有從國外交換的以及他們從8省采集的少量樣本,被放置在微生物所一個15平方米房間的柜子里。

        “現在,我們的地衣標本已經有15萬號,分布在全國十多個單位的地衣標本室,成為科學研究的珍稀資源。改革開放以來,研究生制度結合地衣志的編研,也培育了一批我國地衣學的新生力量。”魏江春說。

        今非昔比,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吳鵬程對此也深有體會:“1955年以前,苔蘚植物學在中國基本上是空白的。幾千種苔蘚植物沒有一個中文名字,也沒有一個模式標本,甚至連苔和蘚的概念也十分混亂。”

        “實際上,1880年代就有外國人到中國采集了大量的標本,但沒有給我們留下一份。我國苔蘚植物學奠基人陳邦杰先生曾說‘必須要有中國自己的研究者’。”他補充說。

        在他看來,國家的長期支持是孢子植物志完成的基礎,保持了人員穩定、實驗器材、野外科考和成果出版。目前《中國苔蘚志》已出版10卷,不僅揮別了學科“空白”,而且挖掘出豐富的基因資源。

        “經過30多年的研究,國人不僅了解了‘青苔是什么’,還知道它們與環境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發現苔蘚(如小立碗蘚)蘊藏著極佳的耐旱抗旱基因資源,蘊含著新藥開發的前景。”吳鵬程期待,有朝一日,具有抗逆基因的苔蘚植物能夠成為空間科學實驗的“新寵”。

        據統計,從1993年至今年6月,“中國孢子植物志”共獲得經費6379萬元。對于一部持續編研48年、集結百余家單位科學家的鴻篇巨制來說,這樣的經費并不多,卻為中國孢子植物學科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已出版的‘中國孢子植物志’是在我國老一輩科學家帶領和支持下形成的寶貴科學財富,在未來生命科學的基礎研究、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要繼續堅守初心,發揚老一輩科學家求真務實的精神,把五大分志完成,讓科研成果惠及更多人。”微生物所副所長向華對《中國科學報》說。

        下一個百年,領跑生物信息時代

        從1973年至今,“中國孢子植物志”已經歷5屆編委會——王云章、曾呈奎、魏江春先后擔任主編。接下來,“接力棒”將交到莊文穎手上。

        在莊文穎看來,半個世紀以來,我國孢子植物志的編研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不過,下一步的任務仍然艱巨。

        譬如,她表示,《中國真菌志》的編研,涉及的類群不僅是真菌還包括卵菌和黏菌,當前不少類群仍無人問津,迫切需要深入探討。同時,隨著我國真菌物種數量的增加,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的系統性。此外,隨著國家志書編研經費投入的增加,應加速人才培養,推進基礎研究與資源利用協同發展。

        “國際化”也是“中國孢子植物志”的另一個趨勢。鑒于所取得的成就,不少外國學者聯系其編委會推出“英文版”。目前,《中國苔蘚志》和《中國海藻志》多卷冊已推出英文版,《中國地衣志》(英文版)已簽訂了國際合作意向書并成立了國際合作編輯委員會。

        “現在,分子生物技術已深入到孢子植物分類學當中,按照國際最新的分類系統,在英文版中進行重新編排,有助于為我國開發相關資源、促進學科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推進國內國際學術雙交流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魏江春說。

        他提出建設“三大存取系統”:物種信息、物種標本、藻類培養物存取系統,從而把生命科學研究與資源利用密切結合起來,構建從自然資源到生物經濟的橋梁。

        “結合英文版的啟動,進一步完善‘中國孢子植物志’的編研任務,以三大存取系統為目標,經過年輕一代孢子植物學家的努力,將使我國孢子植物植物志的編研處于世界領跑地位!”魏江春說。

        上一條:海洋生態修復技術指南發布試行
        下一條:研究揭示連接沉水植物中樞性狀和生態系統功能的化學計量和生理學機制

        中文字幕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久久精品无码午夜福利理论片|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日本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人妻丰满av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无码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无码|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乱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盗|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水|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有码| 水蜜桃av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1级在线| 久クク成人精品中文字幕|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草中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青草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无码|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V | 中文精品99久久国产|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草草久久久无码国产专区| 西西午夜无码大胆啪啪国模| 亚洲国产午夜中文字幕精品黄网站 |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日本高清免费中文在线看 |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