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海洋學會6月24日在青島召開的“黃海大規模滸苔綠潮起源與發生機制”研究項目成果鑒定會上獲悉,該項目系統研究了黃海滸苔綠潮跨區域形成與早期發展過程,提出并證實了黃海滸苔綠潮來源于黃海南部,闡明了滸苔形成綠潮的生物學與生態學機制,系統揭示了黃海滸苔綠潮形成的環境機制。
“黃海大規模滸苔綠潮起源與發生機制”項目由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牽頭,聯合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同研究。有關專家針對黃海滸苔綠潮災害,經過多年的現場調查與觀測、大量實驗和數值模擬等研究,用豐富而精確的數據,得出了多項重要結論。
該項目系統闡明了黃海滸苔綠潮跨區域形成與早期發展過程。黃海滸苔綠潮每年4月中下旬出現于黃海南部淺灘及周邊海域,生物量較低,呈無規則零星漂浮狀態,隨后持續向北和東北方向擴散漂移,并逐漸聚集為條帶狀,漂浮過程中生物量快速增加,6月中上旬到達山東半島南岸,最終形成大規模綠潮。
項目明確了滸苔形成綠潮的生物學與生態學機制??蒲腥藛T查清了黃海南部淺灘水體與沉積物中滸苔微觀繁殖體時空分布特征,明確了其在綠潮形成中的作用。
項目提出并證實了黃海滸苔綠潮來源于黃海南部。經過研究,科研人員揭示了筏架定生綠藻群落組成與動態特征,發現滸苔為養殖筏架定生綠藻優勢種之一,在人為活動和潮流等因素的協同作用下,成為漂浮綠藻的早期來源。
通過該項目,科研人員還系統揭示了黃海滸苔綠潮形成的環境機制。揭示了黃海營養鹽的時空分布及水文環境特征與滸苔綠潮爆發的關系;闡明溫度是滸苔快速增長爆發的關鍵因子;提出黃海南部淺灘強潮流是滸苔漂移出淺灘的動力,夏季季風和北向表層流是滸苔由南向北漂移的動力。
項目成果鑒定委員會認真聽取了項目成果匯報,審查了相關項目技術文件,認為該項目系統揭示了黃海滸苔綠潮起源與早期發展過程,闡明了其發生的生態學與海洋學機制,對黃海綠潮預測預報和防治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