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海洋科學技術獎獎勵委員會公示了2015年度上海海洋科技進步獎的獲獎結果,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馮廣朋副研究員主持的“長江口中華絨螯蟹增殖放流與效果評估研究”項目獲特等獎。
“長江口中華絨螯蟹增殖放流與效果評估研究”項目在國家農業行業專項、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農業部農財專項等13項課題支撐下,歷時9年,從“監測評估-增殖修復-可持續利用”三個遞進方面入手,針對“資源現狀、衰退成因、增殖理論、放流技術、資源利用、種質保存”等關鍵環節開展深入系統研究,在中華絨螯蟹資源恢復領域取得多項重要技術突破。該項目率先在長江口系統構建數字化、標準化監測評估技術體系網絡,揭示中華絨螯蟹資源衰退的關鍵成因;首創親蟹雙重標志技術和自動放流裝置,研發“產卵場生境修復+產卵親體人工增殖”的綜合修復技術,應用聲學標志技術和生境適應性模型科學評估產卵場功能;通過系統優化胚胎超低溫冷凍保存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甲殼動物凍后胚胎的出膜成活。
該項目通過近年來連續實施長江口中華絨螯蟹親蟹大規模標志放流,使我國枯竭21年的河口蟹苗資源成功恢復并穩定在年均30-50噸的歷史最好水平,為中華絨螯蟹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種質基礎和科技支撐,在漁業資源增殖修復方面發揮了重大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成為國際上少有的水生生物資源成功恢復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