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生物技術研究室基因中心團隊在鯉饑餓—再投喂適應性反應機制研究上取得新進展。
本研究選擇鯉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了饑餓—再投喂對鯉肌肉抗氧化狀態、脂肪酸及氨基酸代謝的影響,通過轉錄組分析評估其代謝功能和適應性反應,為魚類饑餓應激的機制提供了新的見解。饑餓引起鯉肌肉中谷胱甘肽-S-轉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上升,表明饑餓誘導了氧化應激。通過轉錄組分析顯示,饑餓導致2001個差異表達基因(DEGs),其中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通路下調,脂肪酸分解代謝活躍。通過KEGG富集分析顯示,線粒體自噬(mitophagy)和內質網相關降解(ERAD)過程上調,而DNA復制和內質網中的蛋白質正確折疊過程受到抑制,另外FoxO和p53信號通路上調,這些變化有助于維持細胞穩態并應對饑餓引起的組織損傷,在調節饑餓適應性反應中起關鍵作用。經過再投喂,其生理功能和代謝狀態顯著恢復。

本研究得到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CARS-45)、水科院基本科研業務費(2023TD40,2024JBFR09)和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HBCT2023230203)的資助。相關研究成果“Effects of starvation-refeeding on antioxidant status, metabolic function, and adaptive response in the muscle of Cyprinus carpio”發表在《Aquaculture》期刊上。生物技術研究室馮文榮博士為第一作者,唐永凱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全文網址:https://doi.org/10.1016/j.aquaculture.2025.742372
(生物技術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