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院級海灣與島礁水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創新團隊運用碳氮穩定同位素技術,以南海冷泉海域的中層魚類尾明角燈魚(Ceratoscopelus warmingii)為研究對象,開展了該魚類的垂直遷移行為及其營養生態位特征研究,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Unveiling Vertical Migration Patterns of the Mesopelagic Fish Ceratoscopelus warmingii in Cold Seep Ecosystems: A Trophic Niche Perspective”為題發表在JCR 1區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2023年度影響因子為7.0,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謝宏宇為第一作者,王騰副研究員和劉永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
該研究通過在南海冷泉生態系統及鄰近海域采集樣本,應用C和N穩定同位素分析技術,研究了75米、400米、500米和600米等不同水層的尾明角燈魚的營養生態位特征,結果表明:(1)隨著深度的增加,冷泉海域的尾明角燈魚的營養生態位寬度逐漸縮小;(2)該魚類在75米和400米的水層之間營養生態位重疊十分顯著,表明在這段水層間該魚類依賴相似的食物來源,且垂直遷移行為十分顯著;(3)在600米水層,該魚類的營養生態位與其他水層存在明顯的分化,表明尾明角燈魚在該水層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種群,這一現象可能反映了其在深海環境中的適應策略,表明冷泉生態系統中深層水域可能為該物種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生態位環境,有助于其減少種內競爭,維持種群穩定性。該研究為揭示冷泉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復雜性提供了新的視角,并為保護深海生物多樣性和維持生態平衡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該研究得到了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重大項目課題(2019B030302004-05)、海南省自然基金(323MS124, 322CXTD530)、農業農村部財政專項項目(NFZX2024)、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2023TD16,2024RC03,2021SD04)等項目的資助。
文章鏈接:Unveiling Vertical Migration Patterns of the Mesopelagic Fish Ceratoscopelus warmingii in Cold Seep Ecosystems: A Trophic Niche Perspective https://doi.org/10.1016/j.ecolind.2024.11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