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長江特色水生動物繁養創新團隊在橄欖蟶蚌損傷研究上取得新進展。
由于橄欖蟶蚌潛入泥底營穴居生活,鰓是橄欖蟶蚌呼吸代謝和攝食的主要器官,鰓損傷會影響橄欖蟶蚌最基本的生理活動。研究團隊通過模擬不同程度橄欖蟶蚌鰓損傷模型探究橄欖蟶蚌鰓損傷的修復機制。研究結果表明,橄欖蟶蚌對不同程度損傷在相同時間內做出的修復反應不同;與免疫、肌動蛋白細胞骨架調節、細胞外基質、生化途徑和能量代謝相關的基因在傷口愈合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水科院長江特色水生動物繁養創新團隊項目(2023TD66)、水科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中央基本業務費(2023JBFM12)等項目的支持。相關成果論文“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wound-healing mechanism in gill injuries of varying severity in the freshwater mussel Solenaia oleivora (Heude, 1877)”發表在水產養殖專業知名期刊《Aquaculture》(JCR一區期刊,IF=4.5)上,淡水中心碩士研究生問露潔為第一作者,沈懷舜研究員和聞海波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全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aquaculture.2024.74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