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由珠江水產研究所鱧和草魚遺傳育種創新團隊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重要養殖魚類優良種質創制與生殖操作技術研究”項目課題“重要養殖魚類基因組選育與單性控制技術”(2018YFD0901201)在廣東佛山召開績效評價會議。
課題負責人陳昆慈研究員就課題總體目標與完成情況、研究工作進展、標志性成果、組織管理、經費執行情況及經濟社會效益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匯報。專家組實地考察了現場,聽取了匯報,審閱了課題績效自評價報告、科技報告及財務審計報告等相關材料,經過質詢與討論,認為課題按照任務書要求開展并完成了相應研究工作,一致同意該課題通過績效評價。
該課題以鱧、羅非魚、黃姑魚等淡海水重要養殖魚類為對象,針對雌雄性別二態性影響生長性狀的問題,搭建了綜合性的重要淡海水養殖魚類基因組育種技術平臺2個和數據庫1個;開發了魚類特異的關聯分析方法,二倍體魚類通用的基因組育種值預測算法,魚類基因組選擇計算平臺通用的魚臉識別技術;建立了基于分子標記和內分泌調控的全雄鱧、基于不同性別決定類型的羅非魚、遺傳與環境性別決定轉換調控的黃顙魚性別控制技術3項;建立羅非魚大片段序列刪除和單堿基定點突變的基因工程技術1項;培育了水產新品種羅非魚“粵閩1號”(GS-04-001-2020)、雜交鱧“雄鱧1號”(GS-02-003-2022)和新品系黃顙魚“全雄2號”,累計推廣7292畝;授權種質創制相關發明專利9件,轉化發明專利1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件,申請發明專利5件;發布行業、地方和企業標準6項;發表研究論文20篇,獲得軟件著作權2件;示范區內單性品種增產貢獻率40%以上,養殖覆蓋率70%以上。梅潔教授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陳昆慈研究員榮獲廣東省十大育種專家1人;李明輝副教授入選重慶市巴渝學者青年學者1人;培養研究生16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