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珠江水產研究所病害與免疫研究室在鰤諾卡氏菌胞內致病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在國際學術期刊《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JCR一區,IF 6.073)在線發表,論文題目為” Intracellular Behavior of Nocardia seriolaeand its Apoptotic Effect on RAW264.7 Macrophages”。該論文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項目編號為2019YFD0900103)、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項目編號為2022GH04、2021SJXT3和2020TD45)資助。珠江所與上海海洋大學聯合培養2020級研究生劉文文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鄧玉婷副研究員為通信作者。
文章鏈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cimb.2023.1138422/full
近年來,由鰤諾卡氏菌引起的諾卡氏菌病給水產養殖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當養殖密度過大、飼養管理不當和養殖環境惡化易造成此病原菌的大肆傳播,主要感染大口黑鱸、烏鱧等鱸形目魚類。諾卡氏菌病典型病征為內臟器官布滿白色結節,而白色結節正是魚體的免疫系統與鰤諾卡氏菌相互作用的產物。鰤諾卡氏菌是一種胞內寄生菌,但是關于鰤諾卡氏菌在免疫細胞中的致病行為尚不清楚,與宿主細胞相互作用機制的研究仍是空白。由于缺乏商品化的魚類巨噬細胞系,本文以小鼠巨噬細胞RAW264.7為研究對象,通過構建細菌-細胞感染模型,全面系統地揭示了鰤諾卡氏菌侵入巨噬細胞、被巨噬細胞吞噬、引起巨噬細胞數量及形態變化等的胞內行為;并揭示了鰤諾卡氏菌在感染早期起促進巨噬細胞凋亡作用,然后抑制凋亡的胞內生存機制,該研究為進一步了解鰤諾卡氏菌的致病機制及諾卡氏菌病的防治奠定研究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