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漁業遙感與信息技術研究室副研究員楊勝龍為第一作者的論文“Behaviour impact analysis of tuna purse seiners in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based on the BRT and GAM models”近日在海洋學國際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JCR分區1區)中發表。該成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遠洋漁情預報新技術及精細化服務系統”和院所基本業務費項目支持。
金槍魚是我國重要的遠洋經濟捕撈品種,金槍魚漁業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開發利用在國際上受到高度關注。漁船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軌跡信息蘊含著漁船自身特有的屬性、狀態和空間行為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漁船捕撈作業行為與所處環境中各種要素直接的交互關系。該論文采用遠洋金槍魚圍網漁船軌跡數據,構建漁船作業分布的環境影響模型,探討西太平洋和中太平洋調圍網船隊空間分布的生態環境驅動因素。研究結果發現水下100米深度的水溫和捕撈作業經度位置對金槍魚圍網漁船捕撈努力量分布影響最大,對漁船捕撈努力量的貢獻率分別為12.38%和9.76%;其次海表溫、緯度和離岸距離對金槍魚圍網漁船捕撈努力量貢獻也較大,分別占9.57%、8.75%、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