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調查統一部署和黃渤海水產養殖種質資源調查組工作要求,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藻類調查小組迅速行動,高效落實,制定了《海帶種質資源調查實施方案》和《裙帶菜種質資源調查實施方案》,確定了包含1個國家級海帶良種場、1個國家級裙帶菜良種場、1個國家級裙帶菜養殖加工標準化示范區、2個省級海帶良種場等在內的17個調查單位,覆蓋了包括山東、遼寧和福建在內的海帶和裙帶菜主養區。
11月3日起,調查小組在小組負責人張曉雯研究員帶領下先后對山東、遼寧、福建三省啟動調查工作。為保證獲得的數據全面、真實、可靠,調查組成員嚴格按照《大型藻類樣品采集技術規范》對海帶和裙帶菜個體進行了生物學特性測量,完成種質資源特征特性測定和遺傳多樣性評價樣本收集;按照《大型藻類種質資源遺傳材料制作規范》完成了活體、標本、基因、細胞等種質資源的采集和制作。各項工作的展開均做好完備的現場調查記錄并保留圖文檔案。
調查組歷時一個月,先后從威海長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俚島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榮成市朱口集團、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南隍城海珍品發展有限公司、大連海寶漁業有限公司、長島縣東村海珍品發展有限公司、榮成市海泰盛隆海藻養殖有限公司、莆田市正洋水產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采集活體藻類種質資源720份、細胞資源120份、標本資源20份、基因資源200份。各類資源由專人記載、整理、審查、歸檔,長期保存,同時保存紙質版和電子版。










調查組取樣照片




現場填寫調查問卷表
系統的調查工作完成后,調查組返回黃海水產研究所開展后續工作:樣本整理和送檢、數據整理并錄入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系統調查數據匯交平臺、提取樣本DNA和RNA等。



實驗樣品整理


樣本DNA提取
在山東省科技廳、榮成市漁業部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島增殖實驗站及各調查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團隊成員的不懈努力,克服調查點多、取樣工具運輸難等種種困難,目前已順利完成了海帶和裙帶菜17個調查點的系統調查和取樣工作,所有樣品登記后于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進行保藏。此次大型藻類資源普查工作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海帶和裙帶菜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同時也將為海帶和裙帶菜下一步選育工作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