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淡水蝦種質資源收集、移植馴化與人工繁殖”研究成果得到了黑龍江省漁業漁政管理局、水產技術推廣站相關領導和專家的充分肯定,并對龍江蝦產業發展愿景高度關注,2021年10月12日相關研究成果通過專家組現場驗收。

蝦產業在我國漁業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2020年全國蝦養殖產量達497萬噸,其中淡水蝦348萬噸。地處我國北方的黑龍江省自然水域中生存著4種土著蝦種質資源,包括日本沼蝦(青蝦)、秀麗白蝦、中華小長臂蝦和東北蝲蛄。蝦年產量為750噸,主要以捕撈為主,產業發展面臨著缺乏適宜養殖品種和養殖技術。開發利用這些土著蝦種質資源,建立人工繁殖與馴化養殖技術已成為黑龍江省蝦產業發展所急需。

黑龍江所梁利群研究員帶領團隊與企業合作,利用近5個月的時間,收集保存了經濟價值高、抗逆性強、品質優的日本沼蝦、秀麗白蝦和中華小長臂蝦原種活體和遺傳物質,開展了蝦塘水草種植,3種蝦繁殖行為、遺傳多樣性、鹽堿耐受性、營養成分等基礎生物學及人工繁育、中低堿度池塘的馴養技術等研究,建立了3種淡水蝦的人工繁殖、馴養技術。經40-60天馴養,3種蝦均達到商品規格,為龍江蝦養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和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