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編碼 |
|
品種名稱 |
黃海1號
|
病害名稱 |
對蝦幼體菌血癥 |
發病癥狀 |
患病幼體活動力減退,游動緩慢,反應遲鈍,趨光性減低,易沉于水底,體表或附肢上往往粘附一些固著類原生動物。單細胞藻類或其他污物。幼體一般停止攝食。在高借顯微鏡下能觀察到病蝦體內有細菌活動,瀕死者內部組織及血淋巴中有大量細菌,肝胰腺細胞間有細菌。流行情況:此病流行于我國許多對蝦苗種生產場,從蚤狀幼體(Zoea)到糠蝦幼體(mysis)、仔蝦(postlarva)都可能被感染。發病期的最適水溫為22一26℃,急性型死亡率達90%以上,甚至在2一3天內幼體全部死亡。
|
流行狀況 |
|
病 原 |
|
診斷方法 |
用橡皮頭吸管吸取具有上述明顯癥狀,但尚未死亡的幼體于載玻片上,制成水封片,在高倍顯微鏡或油鏡下觀察,幼體的體內或附肢內的體液中有大量細菌活動,可作出診斷 |
防治方法 |
預防(1)育苗用水必須經過消毒、過濾,保持清潔;(2)孵化池、育苗池中使用EDTA(ethv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10一50ppm;(3)幼體密度不宜過大,一般控制在每立方水體10一15萬個幼體;(4)投喂優質的活餌料,例如單細胞藻類、輪蟲、鹵蟲。
治療(1)漂白粉(含有效氯25一32%)1 x 10-6,或漂粉精(含有效氯60一70%)0.5 x 10-6,24小時后換水,連續使用2一3 次。(2)呋喃納斯或呋喃唑酮或呋喃西林1x10-6,24小時后換水,連續使用2一3 天。 (3)氯霉素1一10 x l0-6、或土霉素1-10 x l0-6、或紅霉素0.5一1.3 x l0-6, 24小時后換水,連續使用2一3天。(4)福爾馬林5一10 x 10-6, 24小時后換水,連續使用2~3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