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28日,117個國家的代表聚會羅馬,出席聯合國糧農組織漁業委員會第25屆會議。以農業部漁業局副局長張合成為團長的中國代表團出席了本次會議,并介紹了我國近兩年來在推動漁業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時參與了會議的辯論,為會議的成功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為落實世界可持續發展高峰會通過的《執行計劃》,在2015年前扭轉漁業資源衰退的趨勢,聯合國糧農組織漁業委員會決定在全世界減少捕撈能力,并不得把過度的捕撈能力轉移到漁業資源已被充分或過度開發的其他漁業中。會議決定2004年年初在羅馬召開控制捕撈能力和打擊非法捕魚的政府間會議,協商具體措施,切實在世界范圍內控制捕撈能力和打擊非法捕魚,推動世界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這是自聯合國糧農組織于1999年和2001年分別通過了《捕撈能力管理國際行動計劃》和《預防、阻止和消除非法。不報告和不管制(IUU)漁業國際行動計劃》后,為在全球推動和實施這兩個國際行動計劃而采取的進一步行動。
會議還確定了今后兩年糧農組織在漁業領域的工作重點:為糧食安全而推進水產養殖和內陸漁業的發展,加強區域漁業機構,推動實施《負責任漁業行為守則》及相關國際行動計劃,與“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組織”開展合作,將小型漁業納入脫貧戰略并支持小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開展以生態系統為基礎的漁業管理的研究和改善捕撈業的統計工作。此外,為在世界范圍內改善海龜的養護工作,會議決定2004年在泰國舉行政府間會議。
會議期間,廣大發展中國家強烈呼吁發達國家減少對捕撈業的補貼,會議決定在2004年召開政府間會議,探討漁業補貼問題。發展中國家要求糧農組織繼續開展在水產品藥物殘留等水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研究和協調。近年來隨著捕撈技術的改進,一些國家開始開發僅分布在公海的深海漁業資源(如胸棘鯛等高價值種類)。由于現有國際法不適用于只分布在公海的漁業資源,會議確定今年12月由新西蘭政府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共同舉辦“國際深海漁業會議”,探討如何管理深海漁業的辦法。由于存在較大分歧,本次會議未能就實施水產品生態標簽和如何開展以生態系統為基礎的漁業管理問題上達成一致意見。
糧農組織在會議期間出版的《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對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給予了很高評價。會議感謝我國于2002年4月在北京成功舉辦了糧農組織水產養殖小組委員會第一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