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大學木村伸吾教授最近在鰻魚供養節中作《日本鰻魚的產卵洄游與氣候變動》的演講,認為今年的日本鰻苗不會出現像去年那樣的歉收。他指出:每年日本鰻苗在菲律賓東部的馬里亞納海溝的鹽度分界線(分界線南部的鹽度低、北部高)南側孵化成“柳葉體”后,跟著海流北上到達日本沿海。如果出現厄爾尼諾現象,鹽度分界線大幅度南移,海流的環境惡劣,鰻苗就減產。此外,如果水溫偏低,會影響攝食,消化速度低下,導致鰻苗的成長率低。去年6-8月,鰻魚產卵海域的太平洋和日本臺風多,導致鹽度分界線被破壞,造成鰻苗減產。今年,產卵海域的臺風比去年少,7-8月間,馬里亞納海溝的鹽度分界線和常年一樣,沒有向南側移動,也沒有出現去年采捕不到“柳葉體”(鰻苗)的現象,估計今年鰻苗產量比去年多,可能接近常年的水平。但是,與前年相比,今年臺風較多,再加上地球的氣溫上升環境惡化,目前還不能輕易下結論。
《鰻魚網》等媒體稱:今年沒有厄爾尼諾的不良影響和西太平洋的黑潮大蛇行現象,預計亞洲地區日本鰻苗的采捕量將比去年增加。然而,養殖業者今年對投苗出現了“雙冷一熱”——即中國大陸和臺灣冷,是日本的獨家天下。原因是日本從中國大陸和臺灣進口鰻魚的數量連年大幅度下降,國內活鰻存池量很少,烤鰻的跨年度庫存是近年最低的,鰻魚價格持續在高位上運行,日本養殖業者投苗意愿高漲,估計亞洲地區從12月至1月生產的鰻苗大部分將被日本買走。
相反,日本厚生省對從中國大陸和臺灣進口鰻魚的恩諾沙星、孔雀石綠、硝基呋喃及其代謝物實施命令檢查或監督檢時,如果發現殘留就在厚生省的網站上公布進出口商社的名稱并作出處理,使進、出口商的經營成本及風險大幅度上升。受此影響,臺灣活鰻對日本出口量從2003鰻年度的20859噸下降到2004鰻年度的15680噸,2005鰻年度只有12662噸,2006鰻年度將進一步減少。養殖者投苗意愿下降,估計臺灣今年捕撈的鰻苗絕大部分將出口到日本,汛初鰻苗的收購價格在30元臺幣/尾、出口價50萬日元/公斤,但由于沒有其他買家,日本掌握了市場的主導權,價格也可能下降至20-35元臺幣/尾、35-42萬日元/公斤(但中國某權威人士認為,臺灣去年鰻苗入池量只有5噸多,存池鰻魚很少,養殖者投苗意愿較高)。
中國大陸2001鰻年度出口日本的烤鰻達到63921噸、2003鰻年度下降到44837噸、2005鰻年度只有37384噸,2006鰻年度將繼續下降。受孔雀石綠問題影響,中國國檢部門從今年8月份起自主全面停止烤鰻出口。10月份,中國國檢部門又制定了十分嚴格的硝基呋喃代謝物殘留標準,被批準恢復出口的烤鰻廠無法確認活鰻原料是否符合安全要求,近期內中國鰻魚的出口將處于“半癱瘓狀態”,導致養殖場的活鰻大量壓池,養殖者入不敷出,沒有資金也沒有魚塘可以投苗。受此影響,12月至1月中國大陸生產的日本鰻苗不得不大部分出口到日本。
歐洲方面,歐盟計劃在2006年1月后在每月的上半月禁捕鰻魚,控制鰻苗的采捕量,歐洲苗產量可能進一步下降。另一方面,歐洲苗最大買主的中國受養殖環境和病蟲害及藥物殘留問題影響,歐洲鰻的養殖熱潮迅速冷卻,中國進口歐洲苗的積極性不高。今后,歐洲的鰻苗采捕熱也將逐步降溫。
編者認為:中國的養鰻業經歷“四起四落”的教訓是深刻的——每當鰻魚價格上漲,養殖者就高價大量投苗,導致第二年鰻魚供過于求價格暴跌,養殖者虧損;每當鰻魚價格下降或者遇到藥物殘留問題,養殖者就不投苗或者少投苗,到第二年鰻魚供不應求價格暴漲,市場經濟的大浪淘沙,造就了一批骨干企業,歷史的經驗值得我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