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教科書告訴我們,地球上所有生命體的蛋白質都只由20種氨基酸構成。理論上說,氨基酸的種類可以是極其龐大的,但為什么生命體中只出現了這20種氨基酸?長久以來,科學家一直在探索這一問題,并試圖使用其他氨基酸構建蛋白質。
1月10日,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LMB)的研究團隊在《自然》雜志報告說,他們開發出一種有效的方法來誘導細菌,可將結構上不尋常的非常見氨基酸添加到蛋白質中,目前已成功了4個氨基酸。
從化學結構上說,生物體使用的20種常見氨基酸都被稱為α-氨基酸,此外還有分子主鏈上有獨特曲折的β-氨基酸和γ-氨基酸。制造蛋白質最便宜的方法是設計活細胞來生產蛋白質,合成化學家曾將數十種非標準的α氨基酸摻入蛋白質中,合成出一種新的生命形式,但大量結構更奇異的氨基酸還沒有成功過。
蛋白質合成有兩個關鍵步驟:轉錄和翻譯——首先,短鏈的轉運RNA(tRNA)將氨基酸運送到細胞的蛋白質組裝器——核糖體中,每個tRNA都能編碼特定的氨基酸,通過氨酰tRNA合成酶將氨基酸連接到合適的tRNA上;其次,攜帶著氨基酸的tRNA與包含所有遺傳信息的信使RNA(mRNA)長鏈結合,完成遺傳信息的復制,隨著核糖體的移動,把氨基酸不斷輸送到這個長鏈中。
蘇黎世大學的化學家Alexandria Deliz Liang將蛋白質制造比作組裝火車:首先必須裝載火車車廂,然后將這些車廂連接在一起。為了生產新種類的蛋白質,研究人員必須讓這兩個步驟同時發揮作用。LMB的化學家Jason Chin補充道:“如果其中任何一個不起作用,系統就會失敗。”。
在第一步中,生命體使用的20種氨基酸,均有其相應的氨酰tRNA合成酶,能專一性地辨認氨基酸的側鏈和tRNA。正是因為這樣專一性酶的存在,mRNA的遺傳信息才能準確無誤地反映在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上。
研究人員以此為突破口,通過突變氨酰tRNA合成酶的基因,創造出數百萬種可能與外來氨基酸結合的替代版本。然后,他們將這些酶插入大腸桿菌,觀察核糖體是否能成功地將這些外來氨基酸結合到蛋白質中。結果發現了8種成功裝載外來氨基酸的酶,其中4種能被大腸桿菌的天然核糖體結合到生長中的蛋白質鏈中,包括3種β-氨基酸和1種α-α-氨基酸。
“我們打破了僵局。”Chin說。
未參與此項研究的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化學家Chang Liu表示:“將這些新類別的氨基酸轉化為蛋白質是一項巨大的成就。”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化學家Samuel Gellman表示,盡管這只是原理的證明,但很可能會對未來產生重大影響。首先,這種方法有助于醫藥公司設計對體內酶具有耐藥性的蛋白質類藥物;其次,由于這些不常見的氨基酸的形狀與標準版本不同,這種方法還可以用于改進工業催化劑。
不過,這項研究仍然依賴于核糖體能否接受不尋常的氨基酸。因此,研究團隊也在努力改變核糖體本身,希望通過系統突變,使其能夠識別自然界中沒有的tRNA編碼,并接受形狀不尋常的氨基酸。Chin表示,隨著研究的推進,相信團隊能夠對細菌進行改造,制造出完全由非常見氨基酸組成的、擁有全新特性的蛋白質類聚合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