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學家分析發現,2020年全球初始海洋漂浮塑料總量中,95%由大于2.5厘米的塑料碎片組成,其存續時間可能比此前預計的更久。這些發現是基于1980年至2020年的觀察數據與一個海洋三維建模的結合。相關研究8月7日發表于《自然—地球科學》。
過去人們估計,全球海洋表面約有2.5億公斤(250千噸)的塑料污染物,但預計每年進入海洋的塑料污染量遠大于這個數字。人們認為造成這一差異的原因可能是高估了從陸地和河流輸入的塑料數量、未知過程去除了海洋表面大部分此類塑料,或發生了破碎和降解。
為探究這一差異的原因,于利希研究中心的Mikael Kaandorp和同事將全球塑料污染觀察數據納入一個數值模型,該模型追蹤塑料顆粒在海洋中如何遷移和轉變。他們估計,2020年海洋中存在3200千噸漂浮塑料。在2020年進入海洋的470-540千噸塑料中,大約一半直接來自漁業活動,其余來自海岸和河流。他們提到,95%的漂浮塑料大于2.5厘米,微塑料只占很小的比例。
研究表明,與過去的估計相比,塑料總量更高但輸入量更低,說明沒有遺漏掉某些去除海洋塑料的過程;相反,他們認為,是這類塑料的壽命或者說存續時間很長,只有10%的塑料可能在2年內降解或沉沒。
研究者預計,輸入到海洋的漂浮塑料正在以每年4%的速度增加,凸顯出有必要采取緊急行動減少海洋塑料污染。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61-023-01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