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英國《自然-地學》雜志刊登研究報告說,南極上空臭氧層空洞的影響超出了南極洲及其周邊海域,這可能是導致非洲南部近年來氣候變暖的原因,這種變暖與溫室氣體的關聯相對不大。
津巴布韋等國的研究人員分析了1979年至2010年間非洲南部的氣候數據,發現當地夏季氣溫有明顯上升趨勢,并且夏初的氣溫升高是突然上升而非平緩變化的。進一步的分析顯示,這種溫度上升與南極臭氧層空洞的大小之間存在關聯,在臭氧層空洞越大的時候,氣溫上升得越厲害。
研究人員因此認為,是南極上空臭氧層空洞的變化引起了相關區域氣壓的變化,經過一系列傳導之后使得非洲南部的氣候變暖。這說明南極上空臭氧層空洞的影響不止局限于南極及其周邊海域,還可以改變更廣大鄰近地區的氣候。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此前曾有猜測認為溫室氣體是非洲南部氣候變暖的原因,但此次研究沒有發現兩者之間有很大的關聯。
人類排放的氯氟烴等物質是導致南極上空出現臭氧層空洞的重要原因。在各國認識到這個問題并在1987年簽訂保護臭氧層的蒙特利爾公約之后,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正逐漸縮小。有預測認為南極臭氧層空洞可能在2065年前完全消失,屆時非洲南部也許會因此變得涼快一些。(來源: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