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以下簡稱“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報告《氣候變化2013:自然科學基礎》發布。該報告指出,全球氣候變暖是不爭的事實,并對海洋產生了重大影響,未來全球海洋將持續變暖。人類活動導致全球一些地區熱浪發生概率提高1倍多,并導致冰川退縮、北極海冰的消融以及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
IPCC是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于1988年聯合建立的政府間科學技術機構。自2008年起,IPCC啟動第五次評估報告的編寫工作,本次報告是中國科學家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較以往更客觀科學地描述了氣候變化的事實。
在海洋變暖方面,報告指出,1971年~2010年,海洋上層(0米~700米)已經變暖。其中,洋面附近的溫度升幅最大,海洋上層75米以上的海水溫度升幅為每10年0.11℃,而南大洋觀測到的海水溫度升幅最大。20世紀50年代以來,以蒸發為主的高鹽度海區的海水變得更咸,以降水為主的低鹽度海區的海水變得更淡。這些區域性海洋鹽度的變化趨勢間接表明,海洋上蒸發和降水已發生變化。在21世紀,全球海洋將持續變暖,熱量將從海表轉向深海,并影響海洋環流。
北極海冰融化方面,報告指出,1971年~2012年,北極年均海冰范圍在縮小,縮小速率約為每10年3.5%~4.1%,其中夏季的平均下降速率最高。過去30年間,北極夏季海冰面積呈現出史無前例的退縮速度。未來這一情況仍得不到改善,北極海冰將繼續縮小、變薄。
在海平面上升方面,報告指出,自19世紀中葉以來,海平面上升速率高于過去2000年來的平均速率。1901年~2010年,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0.19米。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平均速率在1901年~2010年約為每年1.7毫米,1971年~2010年為每年2.0毫米,1993年~2010年為每年3.2毫米,速率明顯提升。根據IPCC評估報告,全球海平面將持續上升,海平面上升速率可能超過1971年~2010年的觀測結果。
海洋酸化方面,報告指出,自工業化以來,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了40%。在人為的二氧化碳排放累積量中,海洋吸收了大約30%,這導致了海洋酸化。其間,海表水的pH值已經下降了0.1,相當于海洋中的氫離子濃度增加了26%。由于氣候變化對碳循環過程的影響,加劇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海洋對碳的進一步吸收將加劇海洋的酸化。(來源:海洋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