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Intrafish 1月26日報道:預計未來十幾年里拉丁美洲將與中國并肩成為全球市場羅非魚產品的主要供應地區。根據荷蘭合作銀行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十幾年里全球羅非魚躋身第二大水產養殖魚類。1990年全球羅非魚產量僅超過83萬噸,2010年產量躍至450萬噸,產業價值67億美元。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羅非魚進口國,年進口額超過10億美元,而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羅非魚出口國。隨著生產成本的加大及政府政策的轉變,中國羅非魚出口商的競爭優勢不再顯著,部分羅非魚生產商將重心轉向國內市場。中國羅非魚出口貿易競爭優勢的削弱反而為其他羅非魚出口國創造了商機。
荷蘭合作銀行期望由此可以給拉丁美洲的羅非魚出口商帶來商機,預計2025年拉丁美洲羅非魚產量可達200萬噸。無論是飼養條件還是自然環境,拉丁美洲所處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中國羅非魚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具有絕對性的優勢,美國市場75%的冷凍羅非魚切片均來自中國,然而隨著生產成本、飼料及人工成本的加大、外匯浮動、氣候變化及有限的資源條件,食品安全等問題都在束縛中國羅非魚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發展。中國生產商有可能將重點開拓本國市場。由此,給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的羅非魚生產國和地區創造了發展空間。
2012年拉丁美洲羅非魚產量453000噸,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0%。近幾年,拉丁美洲的羅非魚產品發展潛力較大,有數據表明拉丁美洲羅非魚對美國的供應正在穩步增加,預計2025年200萬噸的產量將主要來自巴西。荷蘭合作銀行表示,拉丁美洲地區發展羅非魚產業還需加強加工業、飼料業和物流業的共同發展。(來源: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