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美國洛克菲勒大學舉行的海洋環境DNA(eDNA)會議的組織者說,美國政府機構監控漁業、瀕危物種和環境影響時,應該利用每一滴海水中存在的DNA。研究人員在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稱,基于eDNA的生物調查是可靠的,可以節省成本和時間。
該報告呼吁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和其他調查海洋生物的政府機構將這項技術納入他們的評估技術標準系統。
“我們正在探索所有的途徑,以獲得關于什么動物在哪里以及有多少動物的關鍵信息。”與會者之一、海軍研究辦公室海洋哺乳動物和生物項目負責人Michael Weise說,“我們已經在利用eDNA擴展我們的能力并將繼續推進這一進程。雖然存在差距和挑戰,但我認為它們在短期內是可以克服的。”
動物在環境中移動時會留下遺傳物質的痕跡,通常以皮膚細胞的形式。科學家可以從土壤或水中收集這些松散的DNA片段,并進行分析,找出它們的來源。在海洋中,DNA的蹤跡在大約24小時后就會冷卻,這意味著任何在DNA分析中出現的物種都不可能離人們太遠。對于試圖在廣闊的海洋中尋找動物的研究人員和資源管理者來說,這項技術提供了新的機會。
為了取樣eDNA,研究人員將海水注入一個非常精細的過濾器。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定量生態學家Christopher Jerde說,DNA可以從過濾器中被提取出來。收集DNA后,研究人員可以分離出物種特有的遺傳密碼片段,然后將這些遺傳標記與數據庫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來源。
Jerde認為,這項技術可以作為補充,并最終成為主流技術。他說:“對海洋進行調查需要很多工作,你需要用很多不同的方法捕捉不同的物種。而eDNA節省的成本是巨大的,而且因為收集水非常迅速和容易,你可以跨越廣闊的地理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