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日前發布報告稱,人類活動導致的海洋升溫正在影響從極地到熱帶區域的生態系統,構成當代最為嚴峻的隱性挑戰之一。
在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80名科學家參與下,這份名為《解釋海洋變暖:原因、規模、影響和結果》的報告揭示了海洋升溫對生態系統、物種及日常從海洋中獲取的商品與服務的影響。報告指出,上世紀70年代以來,由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暖中,高達93%的熱量被海洋吸收,海洋變暖呈現持續和日益快速的發展趨勢。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總干事英格·安德森說:“海洋升溫是這個時代最為嚴峻的隱性挑戰之一,對這項挑戰我們完全沒有準備。”
報告說,海洋升溫正影響從極地到熱帶區域的生態系統,迫使浮游生物、水母、海龜和海鳥等物種向極地方向遷移多達10個緯度,造成海龜、海鳥等動物的繁殖地減少,影響海洋哺乳動物的繁殖成功率。
報告還認為,海洋升溫會破壞魚類棲息地并迫使魚類向溫度更低的水域移動,從而影響部分地區的魚類資源,熱帶地區的捕撈量預計會減少。
海洋升溫也可能導致植物與動物疾病增多,致病因子更易進入溫暖水域而影響人類健康。這些致病因子包括可導致霍亂的霍亂弧菌,還有一些有毒藻類能導致魚體內積累的雪卡毒素升高,人食用后會產生嚴重中毒癥狀。雪卡毒素的毒性比河豚毒素還要強20倍。(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