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志刊登的一份研究報告說,如果海洋溫度繼續以目前速度上升,那么到本世紀末,海洋保護區將失去應有的為野生動物提供家園的作用,許多海洋動物會面臨滅絕威脅。
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導致了全球變暖,海洋升溫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美國佛羅里達理工學院和北卡羅來納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的分析顯示,如果不采取更多應對措施,按目前情況預測,到2100年時,海洋溫度將平均上升2.8℃。
領導研究的北卡羅來納大學查珀爾希爾校區生物學家約翰·布魯諾說:“如果以這個速度升溫,到本世紀末,我們將失去海洋保護區內的很多(即使不是大多數)動物物種。”
研究人員指出,建立海洋保護區的初衷是為海洋動物提供家園,保護它們不受漁業捕撈、石油開采等人類活動影響,但保護區同樣會面臨全球變暖的威脅。例如,在美國佛羅里達群島國家海洋保護區,大量珊瑚礁已經被升溫帶來的“漂白”效應和疾病破壞。“漂白”效應指海水變熱后,珊瑚會釋放出體內的藻類,導致珊瑚礁變白。
如果溫室氣體排放量以當前速度持續增長,海洋保護區為野生動物提供家園的作用將進一步減弱。比如溫度上升會導致海水中氧氣濃度持續下降,使一些海洋保護區不再適合其中現有大部分物種繼續生存。
報告作者之一、佛羅里達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理查德·阿倫森說,南極和北極的野生動物尤其危險。“兩極的海洋升溫非常快,將威脅極地生態系統,包括威脅北極熊和企鵝等野生動物的生存。”
研究人員呼吁,人類應減少使用化石燃料,采取更多措施應對全球變暖,才能更好地保護海洋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