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社”報道,據國際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委托進行的分析報告指出,世界上30多個生物多樣性最高地區的動植物,或因全球變暖而面臨滅絕風險。
據報道,這份分析報告刊登在科學期刊《氣候變遷》上。報告指出,如果全球氣溫上升,亞馬遜雨林、加拉巴戈斯群島、澳大利亞西南部和馬達加斯加等30多個多樣性高且野生動物豐富的地區,有近8萬個動植物或將在未來數十年內絕種。
這項報告著眼于33個“優先地區”,這些地區擁有世界上最豐富和最罕見的陸生物種,包括具代表性、瀕危或地區特有的動植物。這些地區包括智利南部、喜馬拉雅山東部、南非獨特的凡波斯生態區、印度尼西亞婆羅洲、蘇門答臘、納米比沙漠和非洲南部的米揚博林地等。
研究團隊觀察了氣候變遷對近8萬陸生植物、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和爬蟲類物種影響。在未進行任何減碳措施的情況下,氣溫升高4.5攝氏度,69%的亞馬遜區域的植物物種就有局部滅絕風險。報告說,米揚博林地或將有90%兩棲動物、86%鳥類和80%哺乳動物滅絕。
報告指出,如果氣溫上升4.5攝氏度,非洲象等動物或將面臨缺乏足夠水源的窘境,印度巽得班斯地區96%的老虎繁衍地或都將沉入水中。但若氣溫升幅控制在2攝氏度內,也就是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所設的全球性目標,減損的物種則可控制在25%以內。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表示,“全球生物多樣性將在下個世紀面臨重創,除非我們盡力做一切能做的”,“我們必須將全球平均溫度升幅維持在最低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