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專家近日在越南芹苴市出席“大湄公河次區域企業農產品質量標準新要求”國際研討會上表示,越南農產品對美國出口逐年增加,但由于質量不符合標準而退運的情況依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是越南出口商未能適應美國農產品進口政策的調整。
越南美國商會顧問埃布·考克倫表示,按照新規定, 美國不僅在口岸對進口商品進行檢驗,而將對整個生產程序進行檢查;針對鯰魚(Pangasius),從2017年9月1日,美國農業部(USDA)將對抵達美國港口的所有鯰魚進行檢測。美國農業部在鯰魚產品貼上“質量標簽”之后方能進口美國。
他表示,美國農產品進口程序的變化實際上就是美國管理模式的改變。按照新規定,口岸不再是第一個“護欄”,而是一系列檢查措施的最后一個環節。美國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每年六個美國人就會有一個遭受食物中毒。另外,進口美國市場的15%食品當中,水果占50%和蔬菜占20%。因此,美國政府要求加大對農產品質量管理力度,并要求出口到美國的農產品必須取得FDA認證。
對于鯰魚,全球貿易便利化聯盟高級咨詢專家內斯托·斯切爾貝(Nestor Scherbey)表示,之所以近期越南鯰魚進軍美國市場遭受阻礙,是因為越南與美國鯰魚加工和生產管理體系。據悉,從2017年9月1日,美國將采取關于美國與進口國之間鯰魚加工、生產管理體系中相同標準的規定。其中包括魚類、農產品中化學品殘留物、良好農業規范等方面的鑒定。
內斯托·斯切爾貝先生表示,美國已接受了越南鯰魚出口企業在美國關于“鯰魚加工、生產管理體系中相同標準”規定落實過程中所遭遇種種困難的意見,各家企業表示,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應對出口國在該國進行質量檢測工作中提供支持。因此,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一直以來已在中國、印度、亞太地區等開設辦事處以及加強與國際獨立鑒定組織進行合作,從而互相承認鑒定結果,為各家企業對美國市場出口農產品創造便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