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社報道,澳大利亞大堡礁珊瑚白化威脅繼續升級,珊瑚礁生存環境面臨嚴峻挑戰。
航空調查顯示,大堡礁南部珊瑚礁已大面積遭到破壞,破壞程度比2016年更為嚴重。北部珊瑚礁白化死亡率也不容樂觀。
來自澳大利亞珊瑚白化特別小組的統計數據顯示,已有近50%的大堡礁淺礁在白化事件中死亡。除了珊瑚白化影響,大堡礁珊瑚還遭到了颶風的嚴重破壞。
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稱,大堡礁北部珊瑚礁覆蓋率下降程度是2013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并先后遭遇兩次颶風影響。
珊瑚白化即珊瑚顏色變白的現象。珊瑚本身是白色的,在正常的情況下,珊瑚呈現綠、藍、黃、褐、紅、紫等各種不同的色彩,然而這些顏色并不是珊瑚本身擁有的,而是來自珊瑚體內的共生藻。珊瑚依賴體內的微型共生海藻生存,海藻通過光合作用向珊瑚提供能量。如果共生藻離開或死亡,珊瑚就會變白,最終因失去營養供應而死亡。由于海洋溫度不斷升高,致使珊瑚所依賴的海藻減少,珊瑚也因此更易受到白化的影響。30年前,大規模的珊瑚白化現象比較罕見,但近年來卻越來越多的出現。隨著全球變暖問題日益嚴峻,海水溫度保持在偏高狀態,厄爾尼諾現象及拉尼娜現象等短期的氣候變化,也加快了珊瑚白化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