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合國網站報道,12月5日,在墨西哥坎昆市召開的聯合國第13次生物多樣性會議上,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發布了全球海洋垃圾污染研究報告。該報告顯示,全球海洋垃圾防治形勢日趨嚴峻,呼吁各國加大力度制定措施加緊治理。
受到垃圾威脅的海洋生物與日俱增
這份名為“海洋垃圾:理解、預防和減輕對海洋和海岸帶生物多樣性的不利影響”的報告稱,自2012年以來,全球受到海洋垃圾影響的海洋生物種群數量已從663種增加到817種。這些威脅海洋生物生存的垃圾大多是塑料垃圾,其數量的急劇增加,迫使國際社會每年花費數十億美元加以治理。
《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董事布勞里奧·費雷拉說:“我們希望這份報告能為相關政府和利益相關者提供政策依據,采取緊急行動應對海洋垃圾污染,以實現海洋的可持續發展。”
塑料垃圾占了海洋垃圾的四分之三
該報告指出,目前海洋中存在的垃圾大多是食品包裝紙、瓶蓋、吸管、購物袋、飲料瓶和煙頭等,其中3/4屬于塑料垃圾。這些塑料垃圾難以完全降解,最終會分解成微塑料(直徑小于5毫米),進入海洋生物體內直接影響著海鳥、海洋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生存。據統計,約40%的鯨類動物和44%的海鳥類物種的體內發現了微塑料的存在。
塑料制品被廣泛應用于人類的日常生活中。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石油8%被用于生產塑料制品。過去60年,全球塑料生產量已從20世紀50年代的150萬噸,增加到2012年的2.88億噸。東亞、歐洲和北美的塑料生產量占全球的2/3。據估算,僅2010年,192個沿海國家就產生了2.75億噸塑料垃圾,其中480萬噸~1270萬噸的塑料垃圾最終進入海洋。
既帶來經濟損失又影響人們生活
該報告指出,海洋垃圾對商業捕撈活動、航運業和沿海旅游業的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每年全球僅此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30億美元。
這些經濟損失包括船舶修復、海岸與海域清潔以及因海域污染而導致的旅游收入下降等。同時,海洋垃圾污染還威脅著人類身體健康,影響著沿海地區居民生活質量。
該報告就相關政府和居民治理海洋垃圾污染提出了建議,呼吁減少使用塑料包裝,提高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費,禁止使用塑料袋和微塑料,加大力度研發可完全降解新材料。各國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民眾對海洋垃圾污染危害的認識,并制定塑料垃圾回收與重復利用的相關政策。(來源:海洋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