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獲悉,該院醫藥所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李紅昌、房麗晶、蔡林濤和副研究員邵喜明組成的學科交叉團隊,開發出一種全新的基于自噬機制的細胞膜蛋白靶向降解技術(以下簡稱AUTAB)。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化學生物學》上。

AUTAB分子的構建原理和作用模式圖??蒲袌F隊供圖
該技術通過將細胞自噬誘導分子與細胞膜蛋白靶點抗體進行共價偶聯,實現在不依賴額外細胞表面蛋白情況下,精確觸發靶點蛋白通過自噬-溶酶體路徑降解。
據悉,該創新技術的靈感來源于自然界中病原體感染和細胞膜損傷后,細胞自主啟動自噬進行清除的現象。
科研團隊在篩選自噬誘導分子過程中發現,有一種廣泛應用于基因及藥物遞送的材料——聚乙烯亞胺,能夠高效誘導類似的細胞自噬。
基于此發現,科研團隊利用點擊化學方法將聚乙烯亞胺與能夠特異性識別目標膜蛋白的抗體共價連接,成功構建出一種既能精準定位又能有效激活自噬機制的AUTAB分子,從而實現對細胞膜蛋白的靶向降解。
在降解效率方面,AUTAB分子僅需極低濃度(納摩爾)即可實現對靶蛋白的降解??蒲袌F隊在驗證中發現,AUTAB技術不僅在多種細胞類型中都可降解靶蛋白,而且針對包括膜錨定蛋白CD73在內的各種膜蛋白均能實現高效靶向降解。
從化學機制角度,科研團隊利用化學修飾方法部分屏蔽聚乙烯亞胺正電荷后,AUTAB分子降解細胞膜蛋白的效率明顯下降,而使用同樣帶正電荷的多聚賴氨酸可以完美替代聚乙烯亞胺用于構建AUTAB分子,這一結果亦反向驗證了AUTAB降解細胞膜蛋白的正電荷機制。
另悉,該技術成果將為以細胞膜蛋白為靶點的藥物研發提供一種新的廣譜適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