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在第16個世界海洋日暨第17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上,自然資源部公開發布首批《海洋數據開放共享目錄》和全國首個國家海洋大數據服務平臺(海洋云)。
海洋數據的開放共享是增強海洋經濟發展新動能、支撐自然資源精細化管理、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海洋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基礎。為進一步加強海洋數據集成服務,統一海洋數據共享流通技術標準,提升海洋數據產品應用質量,自然資源部組織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研發了《海洋數據開放共享目錄》和全國首個國家海洋大數據服務平臺(海洋云)。
《海洋數據開放共享目錄》是對我國自主獲取海洋數據、自主研發海洋信息產品和全球海洋環境數據的整編集成,涵蓋海洋7大學科、83類要素,主要包括:中國海洋站、浮標、岸基雷達、志愿船、斷面調查和近海海洋綜合調查標準數據集;中國近海環境統計分析產品,中國海平面變化和氣候變化專題產品,全球和西北太平洋區域海洋實況分析、海洋再分析和海洋環境圖集等產品;基于全球Argo(地轉海洋學實時觀測陣)計劃等多源數據,通過排重整合、融合分析和精細化質量控制等處理形成的全球海洋溫鹽、水位、氣象、生物、化學、水深地形、底質和地球物理等整合數據集。其中,國內來源數據時間范圍從1942年至今,國際數據從1662年至今,空間覆蓋我國近岸近海,輻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全球海域。
此次發布的海洋云是國家級海洋數據和信息產品在線服務平臺。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互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海洋云構建了國家全球海洋立體觀測網數據在線匯聚、涉海部門海洋信息互聯互通、公益數據產品集成服務、國際海洋信息資料交換合作的一站式平臺。海洋云以國家海洋觀測調查的海洋大數據資源為基礎,保證上云數據科學可靠、時空連續。海洋云提供海洋數據免費下載、申請使用、在線計算分析和數據產品特色定制等服務,極大地提升用戶享受數據服務的便利度和權威性,滿足各類用戶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
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負責人表示,《海洋數據開放共享目錄》和海洋云的發布運行,將為全社會提供科學權威的海洋數據服務,推進海洋數字化轉型,創新海洋信息互聯互通、深度融合、智慧應用的新思路新模式。
據悉,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進一步聚焦新形勢下海洋數據要素保障的新要求,完善海洋數據分類分級、海洋數據要素流通等規章制度與標準規范,加強安全沙箱、智能合約等新技術應用,動態更新海洋數據共享目錄和海洋云系統功能,持續推動和加強海洋數據開放共享,為海洋新質生產力賦能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海洋強國建設提供更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