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自然資源部發布《2023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2023年中國海平面公報》。公報顯示,我國海洋災情總體偏輕,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上升趨勢。
《2023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23年,影響我國的海洋災害以風暴潮和海浪災害為主,伴隨赤潮、綠潮等生態災害。13次海洋災害過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近25.1億元,死亡失蹤8人。與近十年(2014~2023年)平均狀況相比,2023年海洋災情總體偏輕,直接經濟損失和死亡失蹤人口分別為平均值的44%和29%。總體來看,風暴潮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最重,占總直接經濟損失的99%;造成人員死亡失蹤的全部是海浪災害。分區域看,遼寧、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6個省(自治區)出現不同程度的災害損失,福建省直接經濟損失最重、死亡失蹤人口最多。
《2023年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1980~2023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5毫米/年;1993~2023年,上升速率為4.0毫米/年,高于同時段全球3.4毫米/年的平均水平。2023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1993~2011年平均值)高72毫米,仍處于有觀測記錄以來的高位。從影響狀況來看,近40年,海平面上升的長期累積效應造成海岸帶生態系統擠壓和灘涂損失,影響沿海地下淡水資源;2023年,遼寧、山東、江蘇、海南沿海部分監測岸段海岸侵蝕加劇,其中砂質海岸平均侵蝕距離約2.7米;河北北部、山東、江蘇南部沿海部分監測斷面重度海水入侵距離均超過6.8千米;高海平面加大風暴潮、濱海城市洪澇和咸潮入侵致災程度。
據悉,我國自1989年開始發布中國海洋災害公報、中國海平面公報,目前已經建立較為完善的海洋災害調查評估和海平面變化監測評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