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龍自然保護區
9月14日-16日,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對黃龍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第二個十年評估工作順利完成,由中國科學院、國家林草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和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組成的專家組對黃龍世界生物圈保護區進行了全面實地考察。
中國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已40余年,已有34個自然保護區加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黃龍自然保護區于200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加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是我國第18家被批準加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的保護區,以亞熱帶山地森林生態系統、珍稀瀕危動物植物和文化多樣性為特色,以大熊貓、金絲猴、珙桐、紅豆杉等珍稀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和鈣華景觀為主要保護對象。
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許智宏在評估會上指出,人與生物圈的理念和宗旨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保護支撐發展”,加入世界生物圈保護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要求我們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秘書長王丁指出,保護區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和社區的大力支持。在過去的十年里,黃龍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在四川省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主要保護對象種群數量維持穩定或有所增加;通過擴大社區居民就業,保護區內黃龍鄉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顯著提高。希望接下來的十年,保護區繼續以“保護優先”為原則,堅持人與生物圈的理念,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發展之路。
黃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李為仁表示,在未來十年,黃龍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將繼續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十年戰略要求,通過提升科研監測水、深化專題合作研究、不斷培養專業人才、擴大公眾環境教育等多種方式,不斷加強保護區的保護、支撐和發展功能,推動黃龍保護區建設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