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俞志明研究員團隊一行4人,受秘魯-中國科學研究發展中心邀請,赴秘魯開展改性黏土治理赤潮技術現場示范應用技術指導和相關學術交流活動。團隊輾轉利馬、皮烏拉、塞丘拉3個城市,圍繞近岸赤潮對秘魯沿海養殖業的威脅及防控需求、改性黏土治理技術在中國的應用情況以及未來在秘魯的推廣等議題,開展密切溝通,進行現場示范,并簽署相關合作協議。
團隊在秘魯皮烏拉省舉辦了3場技術服務會,向秘魯養殖企業、養殖戶和當地政府管理部門講解了改性黏土治理養殖海域赤潮的技術要求和實施規范,并在該省塞丘拉灣沿岸做了兩次技術示范。
俞志明團隊分別與皮烏拉省、塞丘拉市的海洋、自然資源、經濟等多個部門、大學和研究機構人員及養殖業代表座談。秘魯方面對中方的赤潮治理技術予以充分肯定,并表示將聯合當地大學、養殖農戶、相關企業共同推進項目落地。
2010年以來,秘魯近海赤潮頻發、對該國近海扇貝養殖業造成毀滅性打擊,年度損失最高達4000萬美元。塞丘拉沿海是該國扇貝主產區,受赤潮災害影響,該海域扇貝產值全國占比自2010年的83%下降至2017年的7%,亟待行之有效的赤潮治理方法。受秘魯產業部和皮烏拉省當地政府委托,2019年5月,秘魯-中國科學研究發展中心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取得聯系,希望引進中國赤潮治理技術與產品,應對該國沿海赤潮災害對養殖業的不良影響。6月,秘魯前衛生部長訪華期間與赤潮治理團隊交流,決定啟動中-秘雙方的赤潮治理合作。9月,首批赤潮治理材料與專用噴灑設備運抵秘魯。
據介紹,這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改性黏土治理赤潮環保技術繼成功引入智利后,再次走入南美,將為當地防御赤潮災害,推動雙方的海洋合作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