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組織編制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規劃(2017~2025)》于近日發布實施。
規劃旨在貫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海洋強國戰略的有關要求,落實《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國務院關于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關于發展海洋牧場的部署安排,更好地發揮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的綜合效益和示范帶動作用,推動全國海洋牧場在未來一個時期建設取得新突破,發展再上新臺階。
規劃指出,海洋牧場作為海洋漁業極具優勢的領域,在促進傳統海洋漁業發展的同時,還可以拓展漁業功能,將漁業增殖、生態修復、休閑娛樂、觀光旅游、文化傳承、科普宣傳以及餐飲美食等有機結合,有效帶動海洋二、三產業的發展,形成海洋漁業經濟新的增長點,為海洋經濟整體健康、可持續發展以及海洋強國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規劃從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角度出發,以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為抓手,以人工魚礁和海藻場建設為載體,以增殖放流為補充,以現代化和信息化管理為保障,強化規劃引導、科技支撐、投入支持、示范引領和制度保障,大力推進以海洋牧場為主要形式的漁業資源生態修復和區域性漁業綜合開發,推動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漁業轉方式調結構,促進現代漁業轉型升級。
到2025年,在全國創建區域代表性強、生態功能突出、具有典型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178個,推動全國海洋牧場建設和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全國累計投放人工魚礁超過5000萬空立方米,海藻場、海草床面積達到330平方公里,形成近海“一帶三區”(一帶:沿海一帶;三區:黃渤海區、東海區、南海區)的海洋牧場新格局;構建全國海洋牧場監測網,完善海洋牧場信息監測和管理系統,實現海洋牧場建設和管理的現代化、標準化、信息化;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海洋牧場建設管理制度和科技支撐體系,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運行高效、產出持續的海洋牧場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