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016年,“海南島東海岸造礁石珊瑚覆蓋度基本保持穩定。”“西沙群島監測海域的珊瑚覆蓋度呈起伏狀態。”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日前發布的《2016年海南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海南島近岸海域和東海岸、西沙生態監控區海洋生物群落結構穩定。
海南島東海岸珊瑚礁監測海域共鑒定出珊瑚57種,其中造礁石珊瑚13科51種、軟珊瑚6種。造礁石珊瑚覆蓋度為3%~35%,平均覆蓋度15.4%,其中牛奇洲和銅鼓嶺覆蓋度相對較高;造礁石珊瑚補充量平均為0.97個/平方米。監測海域共鑒定珊瑚礁魚類33種,種類最多的海域為牛奇洲,有15種。珊瑚礁魚類平均密度為63尾/百平方米,牛奇洲海域珊瑚礁魚類密度最高,為138尾/百平方米。監測海域珊瑚礁魚類個體普遍偏小,平均體長為10.66厘米。2012年~2016年,東海岸造礁石珊瑚覆蓋度基本保持穩定,珊瑚補充量呈回升趨勢。
西沙群島監測海域鑒定出造礁石珊瑚9科18屬34種,造礁石珊瑚覆蓋度為2.2%~7.5%,平均值5.5 %,北島海域覆蓋度較高。造礁石珊瑚補充量平均為0.19個/平方米,新補充的造礁石珊瑚種類主要是杯形珊瑚、鹿角珊瑚和蜂巢珊瑚。珊瑚礁魚類較為豐富,平均密度達107尾/百平方米,其中永興島海域密度較高,為136尾/百平方米。監測海域內的魚類體長均較小,平均體長14.02厘米。2012年~2016年,西沙群島監測海域的珊瑚覆蓋度和補充量呈起伏狀態。
《公報》還公布了2016年海南海域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多樣性狀況、海草床生態健康狀況,監控區海洋生物群落結構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