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26日,在珠海召開的第六屆中國海洋能發展年會暨論壇上,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發布的《中國海洋能技術進展2017》年度報告顯示,進入“十三五”以來,我國的海洋能總體技術水平迅速提升。
報告指出,2016年至今,國務院及國家相關部委發布了《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國家戰略規劃,極大推動了我國海洋能產業發展及技術自主創新。同時,綠色電力證書等創新發展機制的提出,為海洋能產業發展提供了穩定的市場預期。2010年5月,我國設立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截至2017年4月底,專項資金實際支持了103個項目,實際投入經費總額近10億元,已有62個專項項目完成驗收。
報告顯示,通過專項資金項目的研發,我國海洋能總體技術水平迅速提升,部分技術裝置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浙江舟山聯合動能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研建的LHD-3.4兆瓦模塊化潮流能發電機組首批1兆瓦模塊在浙江舟山海域并網發電,截至2016年12月8日累計發電17萬度,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實現兆瓦級潮流能并網發電的國家,該成果被評為2016年十大海洋科技進展。中海工業有限公司和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聯合研制的1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工程樣機,截至2017年2月累計發電量超過3萬度。江廈潮汐電站改造后的1號機組,截至2017年1月底累計發電量達245萬度。
2016年以來,我國海洋能項目科研人員在國內外期刊發表海洋能論文200多篇,獲得國內外專利授權百余項。
圍繞“創新與超越——中國海洋能發展新機遇”主題,論壇設置了潮汐能及潮流能開發利用、波浪能及其綜合利用、“一帶一路”與國際合作3個主題版塊,與會專家和學者進行了交流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