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0日從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獲知,江蘇海洋與漁業部門確定2017年主要預期發展目標:全省海洋生產總值力爭達到7600億元,保持9%左右的增速;水產養殖面積和水產品總產量保持穩定;漁業產值1850億元,增長8.8%;漁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00元,增長9 %。
“十二五”以來,江蘇省海洋經濟年均增長10%以上,占GDP比重由8.6%升至9.1%,已經成為全省經濟的重要增長極。江蘇漁業發展特色明顯,在大農業中比較效益高,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點和亮點。
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湯建鳴在年度工作會議上分析,在海洋經濟方面,由于海運增長乏力,江蘇造船三大指標下滑,預計今年江蘇海洋經濟增長將從過去兩位數高速增長轉為個位數中高速增長(9%左右)的新常態。對此,要認真分析海洋經濟供需矛盾,用海審批上,積極扶持符合產業政策的實體經濟,嚴把用海項目海洋環境審查關,堅決杜絕落后產能,引導海洋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支持化解造船過剩產能,努力增加有效供給,做大做強高端海洋裝備、海洋新能源、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高效健康海水養殖等產業。積極推進海洋經濟創新示范城市建設,繼續打造一批海洋經濟創新示范園區,促進海洋經濟轉型升級和集聚發展。
在漁業發展方面,湯建鳴表示,經過多年發展,江蘇省漁業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綜合實力居于全國前列,但也面臨著嚴峻挑戰,主要是存在“兩塊板、兩道箍”和“四大難題”?!皟蓧K板”,即成本“地板”不斷上抬,價格“天花板”時有下壓;“兩道箍”,即資源約束和環境約束兩道“緊箍咒”;“四大難題”,即漁業發展空間受擠壓、漁業生態環境有隱患、水產品質量安全受挑戰、漁民增收持續增收難度大。要堅持需求導向、市場導向、效益導向,從生產端、供給側發力,把增加優質安全水產品供給放到突出位置,去產能、降成本、補短板,調整優化漁業的品種、品質、產業、技術、主體、功能等結構,推動現代漁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建設,創新體制機制,促進綠色發展,整體提高漁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使漁業發展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