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20%以上;海洋科技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提高到70%以上;海洋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6:44:50,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20%以上,海洋服務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比重達50%;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40%。”這是近日我省出臺的《山東省“十三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提出的具體目標。
按照規劃,山東省將按照統籌海陸資源開發、產業培育、生態建設的要求,培育青島西海岸新區藍色跨越引擎、藍色硅谷海洋科技創新引擎“兩大引擎”,做大做強青島、煙臺、威海三大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和濰坊海洋高端產業基地“四大基地”,優化提升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海洋產業集聚區和魯南臨港產業集聚區“兩個增長極”,科學開發萊州灣、芝罘灣、威海灣、石島灣和膠州灣“五海灣”以及廟島群島及煙臺島群、威海近岸島群、青島近岸島群、日照近岸海島和濱州近岸海島“五島群”,加快構筑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空間開發格局。“到‘十三五’末,全省海洋經濟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構建起現代海洋產業新體系,建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海洋強省。”省發改委農經處處長宋偉說。
據介紹,山東省在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新體系過程中,將重點實施“海上糧倉”工程。到2020年,重點培育水產新品種(系)10個,建立水產良種繁育基地20個,培育具有自主創新能力、育繁推一體化的大型種苗企業10家。重點打造萊州灣中東部、煙威近海、榮成東部、海州灣北部等30個海洋牧場示范區。(來源: 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