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農業部加快推進漁業轉方式調結構,漁業油價補貼改革調整正式實施,洞庭湖區水產養殖污染治理試點、海洋漁業資源限額捕撈試點、伏季休漁制度調整等具有開創性的工作舉措紛紛啟動,《全國漁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十三五”海洋捕撈漁船“雙控”等重要文件先后出臺。各地各單位認真貫徹落實,各項工作取得明顯進展,保持了漁業經濟形勢穩中有進,漁業轉方式調結構成效初顯。
產業結構優化趨勢明顯。資金、技術等要素加速向健康養殖、二三產業聚集,促進漁業生產結構和經濟結構出現明顯優化。今年1-11月,養捕產量比例為77∶23,養殖產量比重較上年同期提高1個百分點。
水產品結構優化質量提高。品質好、效益高的特色品種成為各地養殖的主攻方向。福建省圍繞大黃魚、石斑魚、鰻鱺、對蝦、牡蠣、鮑魚、海帶、紫菜、海參等特色品種,打造9個超百億元的產值鏈。江蘇省特種養殖面積占比超過74%,比去年上升4個百分點。江西省今年小龍蝦增產20%、泥鰍增產8.2%。各地不斷加大稻漁綜合種養推廣力度,規模已達到2250萬畝,比2015年增長了1倍多。水產品質量安全穩定向好,產地抽檢合格率達到99.8%,在上一年的高基點上再提高0.2個百分點。
水產品生產穩定價格回升。據全國20個漁業主產省統計數據,1-11月國內水產品總產量(不含遠洋漁業產量)5725.45萬噸,同比增長2.98%,增幅較去年稍有下降。水產品批發市場監測顯示,1-11月份批發市場量減額增,價格適度上漲。
加工與貿易走出低迷。今年二季度以來,水產品加工業復蘇明顯,企業出口訂單顯著增長,水產品貿易呈現反轉態勢,各項數據全面增長。據海關統計,1-10月我國水產品進出口總量678.68萬噸、總額243.5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3.16%、3.32%。
休閑漁業蓬勃發展。截至目前,共創建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496家,營業總收入達到70億元,實現利潤超過10億元,解決就業崗位4萬多人,全國休閑漁業產值超過500億元。遼寧省制定了《休閑漁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并出臺省政府規章《遼寧省休閑漁業船舶管理規定》,目前全省已創建省級以上休閑漁業示范基地56家,預計今年休閑漁業產值將達到35億元,同比增長6.7%。
漁民收入保持增長。據全國漁民家庭收支調查系統統計,漁民收入保持增長態勢,前三季度,我國漁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399元,同比增長10.78%,高于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