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為加強“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推進項目順利實施和成果凝練,按照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的統一部署和安排,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牽頭承擔的“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農業與淡水漁業科技創新”重點專項“深海漁業資源定向聚捕與智能捕撈裝備技術”“東亞江豚、黃唇魚和中國鱟等珍稀瀕危水生生物保護關鍵技術研究”“南海島礁漁業資源生態化開發技術”“甲殼類水產品副產物精深加工綠色高效利用技術與裝備研發及示范應用”等4個項目的聯合啟動會在廣州順利召開。啟動會以“線上+線下”方式開展,啟動會由南海所副所長張殿昌主持。

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楊禮勝(線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崔國輝、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科技與市場加工處處長曾昊、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漁業發展處處長楊偉光、南海所黨委書記程潔出席會議。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偲、包振民、薛長湖(線上),中國遠洋漁業協會會長張顯良研究員等項目咨詢專家應邀出席會議。

楊禮勝主任首先解讀了新一輪機構改革后農業科技的新形勢和有組織實施農業科技計劃項目的管理要求。接著,他對項目組織實施提出具體要求:一是把握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目標定位,各單位要加強合作、密切配合,按照任務書約定內容規范實施好項目,推動重大科技成果產出和落地轉化;二是要強化項目組織管理,貫徹法人單位責任制和承擔主體責任,避免出現任務指標進展緩慢、標志性成果與任務目標不匹配、成果統計不嚴謹、資金支出不規范等問題;三是要以解決產業問題為導向,圍繞產業發展開展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推動科技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把握好“三度”評價標準和項目硬指標,加強培育和凝練標志性成果,明晰成果的產業化意義與轉化場景和成效,促進成果集成轉化落地。
崔國輝院長在致辭中提出四點期望:一是重協同,各單位要優化創新資源的調配與共享,通過協同攻關解決產業的關鍵技術問題,真正產出產業用得上、有效益的好技術、硬裝備、實產品;二是優方案,各項目要根據咨詢專家意見對實施方案進行優化、細化,確保按照績效目標和時間進度圓滿完成研發任務并產出標志性亮點成果;三是強管理,建立“抓兩頭、盯中間”的項目管理模式,強化全過程監督管理,做好關鍵節點考核和綜合績效評價等工作,加強科研廉政建設;四是謀長遠,對發現的產業新問題、新業態、新趨勢,結合涌現的新技術和應用新場景,積極凝練科學問題和共性關鍵技術需求,共同研提重大項目建議。
曾昊處長結合漁業產業發展目標對項目高質量實施提出要聚焦產業需求、問題導向;聚焦成果轉化、應用導向;聚焦科學管理、規范實施等三個方面具體要求,并強調要注重培育和凝練階段性和標志性成果,以示范應用推動成果轉化落地,不斷提升科技對現代漁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貢獻度。
程潔書記表示,南海所作為項目承擔單位,將履行好項目執行的主體責任,落實好重點專項組織實施管理的各項要求,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支持和保障。她指出,各項目單位要加強協同合作和科研誠信建設、強化項目進度與預算規范執行,通過產學研企協同推動產出的系列成果在產業上的轉化應用,在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科學養護漁業資源的基礎上,推動海洋產出更多優質的水產食物和功能食品,培育漁業新質生產力。
啟動會還舉行了各項目咨詢專家聘任儀式和項目咨詢與內部研討。

此次啟動的4個項目將緊密圍繞國家糧食安全和構建多元食物體系的重大需求以及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和產品研發,聚焦“海洋漁業資源養護與高效開發利用”,通過一體化方案設計和聯合攻關,力爭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產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裝備和產品,推動成果的實際轉化應用,拓展漁業發展空間和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對于推動我國漁業科技自立自強、保障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建設海洋強國與生態文明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