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鱸(俗稱海鱸),是我國最重要的海水養殖經濟魚類之一,其生長迅速、適應性強、抗風浪能力出眾,既適宜陸基池塘,又適于深海網箱養殖,是現代化海洋牧場深遠海養殖的優選品種。據統計,2023年花鱸產量24.69萬噸,產量位居全國海水養殖魚類前三。
廣東省作為全國花鱸養殖第一大省,僅珠海市斗門區花鱸年產量已占全國總產量的一半以上,在保障全國水產食品供給中發揮關鍵作用。但近年來花鱸養殖產業也面臨著嚴峻挑戰,花鱸種質質量退化嚴重,導致生長速度減慢、抗病能力降低、病害頻發;養殖模式單一,養殖水質惡化、尾水超標排放等問題突出,嚴重制約了花鱸養殖產業的健康及可持續發展。為了破解這些難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組織花鱸基因資源評價與遺傳育種創新團隊,聚焦核心技術協同攻關,深化所企合作,以珠海市斗門區規模最大的水產養殖基地珠海粵順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粵順公司)作為鄉村振興示范點,攜手周邊養殖企業,共同推動廣東省花鱸產業的振興。
1.“芯”品創制,花鱸選育實現突破
構建了花鱸種質資源保存與精準評價技術體系,突破了花鱸全基因組選育技術,創制出以生長為主效性狀的花鱸優質新品系“南饒1號”,生長速度提高18.2%,成活率提高21.6%,實現了省內規模化全人工繁育,不僅填補了廣東省花鱸魚種苗培育的空白,也為現代化海洋牧場花鱸高效養殖提供了種質新材料。通過應用無攜帶病毒的優質苗種快速檢測技術體系,在2020—2022年間累計篩選出了1.25億尾2.0 cm以上不含神經壞死病毒及真鯛虹彩病毒的優質苗種,并以示范點為中心進行推廣示范養殖,養殖成功率提高了50%,成活率較普通苗種提高了35%以上,成效顯著。
2. 模式創新,生態養殖效益顯著
南海所根據示范點區域水質及養殖模式特點,創新性地建立了半咸水池塘立體多營養層次養殖模式。該模式充分利用了池塘中的附生藻類、有機碎屑、腐殖質、殘餌等有害物質,實現了水質的凈化和水體環境的改善,有效提高了花鱸養殖的成活率和養殖效益。自2020年以來,該養殖模式通過示范點的輻射推廣,已累計覆蓋超過1.3萬畝養殖面積,花鱸養殖成活率提高了15%以上,養殖戶收益得到了顯著提升。
3. 防控升級,病原檢測安全可靠
自示范點建設以來,南海所與粵順公司緊密合作,通過流行病學調查,明確了花鱸產業中頻發疾病的致病病原,制定了科學的防疫方案,編制了針對病毒和細菌疾病的應急防控手冊,有效提高了花鱸養殖的成活率。制定了花鱸產地檢疫規程,規范了花鱸苗種檢疫操作流程,在廣東和福建等地進行應用及推廣,檢測覆蓋率提高30%,協助養殖戶篩選無病毒花鱸親本和苗種,并獲得90%以上養殖戶的認同采用,為養殖戶苗種采購和養殖過程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4. 授人以漁,產業人員技能升級
南海所采取集中授課、現場交流、實地指導等多種方式,連續5年在斗門區乾務鎮開展鄉村振興科技培訓,培訓內容涉及海鱸苗種培育、養殖模式、病害防控、加工流通等全產業鏈關鍵技術,使花鱸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南海所的系列舉措為花鱸產業的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未來將繼續深化與粵順公司等企業的合作,強化示范點建設,進一步推廣和應用優良苗種和先進的養殖技術模式,推動花鱸產業向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為鄉村振興和海洋經濟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