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至20日,“第五屆深遠海養殖國際學術交流會”在江蘇省連云港市成功召開。本屆會議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主辦,東海水產研究所與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江蘇海洋大學聯合承辦。
本屆會議的主題為“新質生產力-深遠海養殖的未來”,吸引了來自澳大利亞、挪威、美國、荷蘭、以色列、日本、泰國、塞拉利昂、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銅業協會、最佳水產養殖規范等14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近90家單位180余名代表參加。

東海所黨委書記萬一兵代表會議承辦方向參加此次會議的領導和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希望各位專家學者深入交流深遠海養殖先進技術與經驗,共同推動深遠海養殖技術的創新與產業應用。
宋波副市長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希望各位嘉賓以本次會議為橋梁紐帶,共商合作、共建平臺、共享機遇,同時也期待借此契機,與海內外來賓共商連云港深遠海養殖發展。
韓剛副院長在致辭中指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期以來積極發揮科研主力軍的作用,在深遠海養殖相關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通過各方合作共同為我國深遠海養殖業的蓬勃發展和水產養殖業的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他表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愿意繼續加強與國內外同行在深遠海養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構建世界級深遠海養殖科技交流平臺,攜手推動深遠海養殖技術和產業發展,共同為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賦智賦能。
本屆會議邀請了聯合國糧農組織漁業和水產養殖司副司長袁新華、東海水產研究所趙峰副所長、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諶志新副所長等22位國內外專家作主題報告和專題報告,介紹了全球及挪威、荷蘭、澳大利亞等地和我國深遠海養殖現狀與趨勢,交流了大黃魚、三文魚、卵形鯧鲹、虹鱒等深遠海養殖對象的全鏈創新工作,探討了封閉倉養系統模式、深遠海養殖設施技術融合、陸基配套養殖設施裝備、遮蔽半遮蔽水域封閉式養殖平臺等養殖裝備的理論創新、技術突破與產業實踐進展。在圓桌對話環節,對話嘉賓共同分析了行業面臨的問題與發展趨勢,探討了產業發展的未來動力來源與規劃設想,取得了豐富的交流成果。

會上,東海水產研究所和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分別與連云港市贛榆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連云港市農業農村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為各方深入緊密合作奠定了基礎。東海所鄭漢豐副所長、趙峰副所長和王魯民研究員受聘為連云港市深遠海養殖產業顧問專家。

作為世界該領域的核心、我國深遠海養殖領域唯一的國際性學術交流會,本屆會議在前四屆學術交流會的基礎上進行了又一次集中交流與系統展示,搭建了開放、交流、互融互促的交流平臺,匯聚了全球深遠海養殖領域的一流專家、學者與企業的頂尖智慧與最新成果,為我國乃至全球水產養殖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