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我院在學術報告廳召開了“慶祝建黨91周年暨先進事跡報告會”,隆重慶祝黨的91華誕。在家院領導、院老領導、離退休黨支部書記、院機關干部職工共120余人參加了會議。院長張顯良主持大會。
黨組書記王泰健發表了致辭,代表院黨組向全院共產黨員和全院職工致以節日問候。回顧了中國共產黨91年的奮斗歷程,總結了水科院長期以來在農業部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在科學研究、技術支撐、成果轉化、人才培養、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等各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績。他指出,黨的事業發展需要依靠群眾,院的事業發展同樣需要全體共產黨員和干部職工的不懈努力,號召全院廣大干部職工,特別是102個基層黨支部、1400多名共產黨員,學習先進激勵斗志,發揚銳意進取、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和扎實奮進的工作作風,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院長張顯良在大會上宣讀了院核心價值觀——“科研為本、求是創新、團結奉獻、富民強漁”的內涵表述,拉開了全院學習先進精神,弘揚核心價值觀活動的序幕。
3名在水產科研戰線上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代表,用質樸的語言、生動的事例、真摯的情感,詮釋了水科人秉承和發揚的核心價值精神。被譽為“中國大菱鲆之父”的雷霽霖院士,是共和國培養的第一代海水養殖學家,半個世紀以來,以海為家、與魚相伴,執著追求發展海水魚類養殖事業,主持完成國家重大科研課題30多項,系統研究了22種海水經濟魚類的增養殖理論技術,其中8種實現了產業化,率先從歐洲引進大菱鲆良種,創建符合國情的工廠化養殖模式,對推進我國第四次海水養殖產業化浪潮和“三農”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把青春年華都奉獻給祖國的水產事業,他說“人生只要有了堅定的奮斗目標,就會對事業產生無限的愛”、“干起專業活來,不知道自己圖什么,只知道義無反顧,一往無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退休老專家白遺勝研究員,一直摸爬滾打在漁業基層做科研,上世紀60年代,為解決“吃魚難”的問題,他刻苦鉆研,成功首創“脫粘孵化法”,如今已在全國廣泛運用,他45年扎根基層、心系漁民,先后深入湖北、寧夏、云南等10個內陸省(區)漁業基層推廣淡水養殖技術,一堅持就是近半個世紀,退休后,他以科技工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創新“水體自然凈化系統”,投身西部漁業開發和漁業科技入戶示范工作,在漁業科技推廣的大道上鑄造著夕陽紅!致力水產遺傳育種研究的傅洪拓研究員,10年堅持青蝦育種的科研攻關和成果轉化,他帶領科研團隊大膽實踐,為尋找水系優良的青蝦育種材料,足跡幾乎踏遍了國內的大江大河、各大湖泊,經過無數次攻關試驗,熬過無數個不眠之夜,歷經無數次艱難險阻,靠著堅持不懈、勇往直前、探索創新的科研精神,成功繁育推廣“太湖一號”青蝦,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關成果先后獲得了農業部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等9項科技成果獎勵。報告團成員的事跡感人至深,精神催人奮進。
院長張顯良在主持大會時講到,在先進典型身上,我們看到了水科人胸懷大局、心系漁民的熾熱情感,看到了愛崗敬業、奮發有為的昂揚風貌,看到了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崇高追求,不愧為院核心價值觀的形象代表!他希望全院廣大干部職工以先進典型為榜樣,學習、弘揚他們的精神,立足本職、扎實工作,為推動院各項事業跨越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