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973計劃項目“我國近海生態系統食物產出的關鍵過程及其可持續機理”2006年海上調查匯報與總結研討會,于11月17日至18日在黃海水產研究所召開。項目首席科學家唐啟升院士、科學顧問蘇紀蘭院士主持了會議,課題負責人和來自項目參加單位的學術骨干等近50人參加了會議。
海上調查是該項目前兩年的工作重點,經過對實施方案的反復研討,圍繞黃海、東海典型生態區全食物網營養動力學及其生源物質補充重要過程,設計了5個海上調查研究專題、18航次的多學科綜合海區調查計劃;圍繞黃海、東海典型養殖區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以及養殖系統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設計了1個典型養殖區研究專題、2個海灣四季航次的調查計劃。今年已完成6個航次的海區調查和2個航次的典型養殖區調查,占出海調查任務的40%。
會議圍繞黃海冷水團大面整體調查、黃海冷水團斷面調查和長江口缺氧區調查3個海區專題,以及桑溝灣典型貝藻養殖區1個專題調查進行了匯報與研討,共有32篇報告對海上調查情況進行了匯報,并對各學科的研究進展進行了溝通,為多學科交叉研究打下了基礎。首席科學家要求參與調查的各專題人員,抓緊時間,整理調查數據和分析結果,做好下一步綜合研討的準備。
唐啟升院士和蘇紀蘭院士在總結中指出:項目啟動至今已完成了6個航次86天海區調查及桑溝灣典型貝藻養殖區2個航次的調查,這些調查范圍大,時間緊,任務重,但匯報內容比預想的有深度。同時要求,下一階段的調查仍要抓緊時間安排,對調查資料認真分析、整理。實踐證明,以出海調查與研討會相結合的方式是促進多學科交叉的有效途徑。
會議結束后,參會的部分科研人員于11月19日乘“北斗”號調查船開赴東海進行新一輪的海上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