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成功將紅色熒光蛋白基因轉入唐魚,使唐魚的身體由原來的暗綠色變成紅色,具有很好的觀賞性。目前轉基因魚已培育到第三代,篩選到可穩定遺傳的新品系。轉熒光蛋白基因唐魚新品系的建立在世界上尚屬首次,表明我國轉基因動物的研究又獲新的進展,也為利用轉基因技術培育魚類優良品種展示出良好的前景。
唐魚,又名白云山魚、白云金絲魚、紅尾魚等,屬鯉科雅羅魚亞科唐魚屬,是廣州特有的小型鯉科魚類,1988年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由于唐魚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現已流傳至世界各地,成為人們喜愛的觀賞魚品種。珠江水產研究所于2003年開始進行轉基因唐魚的研究,研究人員將該實驗室分離的斑馬魚肌肉特異調控因子與來自海葵的紅色熒光蛋基因結合后轉入唐魚的受精卵,成功獲得了200多尾轉紅色熒光蛋白基因首建魚(Founder Fish)。轉基因首建魚具有明顯的肌肉特異性表達,主要以嵌合體的形式表達熒光蛋白,表達的熒光可用肉眼觀察到,在熒光燈下則更加鮮艷奪目。由于通過顯微注射技術獲得的轉基因動物一般為嵌合體,通常不能將外源基因遺傳給后代,還不能稱為真正的轉基因動物。只有當外源基因整合到生殖腺中的個體才有可能將外源基因穩定遺傳。研究人員對30多尾培育至性成熟的轉基因首建魚與野生唐魚進行配對繁殖實驗,終于篩選到能將熒光蛋白基因遺傳給后代的個體。這些個體與首建魚有所不同,紅色熒光均勻分布于肌肉組織,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將這些個體再與野生型唐魚配對產卵,其后代約有50%個體表達了紅色熒光蛋白,表明紅色熒光蛋白基因在后代的傳遞符合孟得爾遺傳規律,從而證明轉紅色熒光蛋白基因唐魚品系已構建成功。目前正在進行擴大繁殖試驗和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評價,爭取能早日投放市場。
在此之前,珠江水產研究所已經成功獲得了轉綠色熒光蛋白基因斑馬魚和轉紅色熒光蛋白基因斑馬魚的轉基因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