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組織來自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暨南大學、廣東省水產學會等同行相關專家,對南海水產研究所承擔的廣東省重大科技興漁項目“大規格優質成品對蝦養殖技術”進行了成果鑒定。
該項目研究了對蝦養殖生態環境高效調控、營養免疫調控等關鍵技術,研制出8種新產品。在此基礎上集合了病害防治技術和健康養殖管理技術,形成了大規格優質成品對蝦養殖系統技術。提出了控制對蝦養殖質量安全潛在危害與缺陷的良好養殖技術指南、對蝦養殖質量安全管理技術操作指南,制定了對蝦養殖場質量安全管理手冊,形成了大規格優質成品對蝦無公害養殖保障管理體系。示范基地獲得無公害產地認定,養殖對蝦產品獲得無公害產品認證和出入境水產養殖場檢驗檢疫備案證書;基地養殖成品對蝦規格25-50尾/千克,單產11250-19500千克/公頃;養殖示范79.7公頃,新增效益4351萬元;系統技術推廣應用19200公頃,新增效益5.7億元;成品對蝦符合食用衛生標準和市場準入質量標準。建立了對蝦加工示范企業,完善了對蝦加工質量安全管理文件,獲得AQSIQ HACCP驗證證書、歐盟衛生注冊證書、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注冊證書。開展了有益菌、細基江蘺繁枝變種、翡翠貽貝、羅非魚等進行養殖廢水生物凈化處理研究,為進一步開展研究提供技術參數。發表學術論文24篇,已錄用待刊4篇,SCI收錄2篇,EI收錄1篇,核心刊物13篇;申請專利9項,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9名。專家組認定項目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議繼續加大該項技術體系的推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