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廣東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珠江所、中山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海洋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和各地級市水產研究所等單位共同完成的“廣東淡水魚類資源調查與開發利用技術”項目進行了驗收及成果鑒定。
該項目是繼上世紀80年代初后的又一次大規模廣東江河魚類資源科研調查,項目形成的成果對掌握目前廣東江河魚類資源狀況、制定廣東江河魚類資源保護、促進江河漁業產業發展、提升江河魚類產業化技術、應對外來魚類對廣東江河魚類的影響、研究廣東江河魚類區系組成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該項目在傳統資源調查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開展主要江河魚類種質遺傳分析,進一步研究了廣東江河魚類資源狀況和主要經濟魚類的生物學特征,并分析了外來魚類入侵對廣東江河魚類產生的影響。課題組對廣東魚類分布與主要經濟魚類相對數量,以及西江、北江的魚場情況進行了分析,依據調查結果撰寫了相關技術報告,建立了實物標本庫及編輯圖譜,真實反映了廣東淡水魚類資源的現狀;建立了利用線粒體DNA D-loop控制區進行魚類遺傳信息分析的方法,對多種經濟魚類的生物學開展了相關研究,豐富了有關經濟魚類生物學的內容;對須鯽、倒刺鲃和斑鳠三種魚類進行了馴化和人工繁殖技術的研發,建立和改善了這三種魚類的全人工繁殖技術,為產業化種苗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撐;發表論文20篇,其中,SCI刊源1篇;出版學術期刊一本(華南農業大學增刊,內有論文29篇),申請發明專利2項;共培養博士2名,碩士17名;培訓魚類資源調查學員近200名,培養了一支在淡水漁業資源與開發科技方面具有競爭力的人才隊伍。
項目鑒定委員會聽取了成果匯報,經現場考察和質詢,一致認為該項目成果查清了廣東江河魚類資源現狀,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產生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具有重大意義,同意項目通過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