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組織專家在廣州對南海所完成的“羅非魚零廢棄加工與質量控制技術”科技成果進行了鑒定。
該成果通過對羅非魚加工前、中和后各階段的規范化產業技術的集成和創新,建立了羅非魚零廢棄加工與質量控制技術體系。該成果首次采用活體發色新技術對羅非魚進行發色,并通過對品質改良劑新技術的研究,提高了羅非魚片產品的品質;開發了低耗節能的羅非魚加工技術;研究了羅非魚加工副產物的“零廢棄”高值化利用技術,開拓了羅非魚加工“零廢棄”的新途經。該成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7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項,受理的國家發明專利申請5項。制定了羅非魚及相關標準15項,其中已頒布12項,已發表論文61篇。自主開發了液熏羅非魚片、羅非魚罐頭、臘羅非魚制品、冰鮮羅非魚等系列產品等一系列多元化,增強了羅非魚產品的市場競爭力。2007-2009年,該技術在廣東、海南、廣西三個省份的11家企業進行推廣應用,新增產值22.65億元,利稅達2.31億元,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成果技術路線正確、設計合理,該成果總體居于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